4月19日国内主流媒体观点聚合:
痔疮膏与口红联名?别把“国潮”玩坏了!
“国潮”正在成为一个消费热词,然而,不少“国潮”品牌却本末倒置,过分重视营销,忽略产品质量和产品设计。更有甚者,为了贴上“国潮”标签,痔疮膏硬与口红搞起“跨界联名”,消费者直呼“辣眼睛”。在“国潮热”之下进行“冷思考”,如果“国潮”继续“野蛮生长”,最终对国产品牌发展不利,更会影响国人自身及外界对中国的文化认知。
首先,要警惕把“国潮”一词“做空”。国货挂靠“国潮”涨价,可能会在短期内聚集部分因“好奇”而来的消费者,但当消费者支付几次较高的费用之后,如果发现产品质量并没有随着“国潮”概念提高,自然就会放弃。其次,要警惕把中国文化“做窄”。在“国潮”风作用下,中国文化有了具象的载体,但如果做不好很容易产生副作用。特别是对国际而言,外国消费者容易在“国潮”之下,把内涵极其丰富的中国文化等同于京剧脸谱、祥云等符号。再次,要警惕中国制造“做烂”。产品的核心是品质,如果“国潮”外观能带来涨价,就会让更多国产品牌想走这条“捷径”,放弃创新。光明日报评论认为,不管如何,“国潮”兴起为国货再度走红开了个好头,接下来应由企业、监管部门、消费者三方同时发力,提升“国潮”产品质量,讲好中国品牌新故事。
儿童食品不该是商家打的“概念牌”
当前市场上流行的“儿童食品”,并非食品分类,而是针对儿童营销的食品。其行情火爆的背后,是儿童市场的溢价高和好挣钱。长期以来,我国儿童食品的行业标准缺失,让这一细分市场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过去,还有许多虽然没有打着“儿童食品”旗号、但实际上以儿童为主要销售对象的商品,例如“高油、高糖、高钠”的辣条,许多都出自卫生条件一般的小作坊。近几年随着相关治理的深入,这些探触儿童食品市场下限的商家难以为继,而那些走高端化路线的商家仍没有受到应有的监管和约束。
让儿童食品“名副其实”,关键是要标准先行。年6月,中国副食流通协会等联合发布了一份《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这是我国首个关于儿童零食的专门标准,不过,这个标准属于行业协会出台的指导性标准,不具有强制性,对商家的约束作用比较有限。光明网评论认为,从长远看,儿童食品行业必须走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路径。不妨效法婴幼儿奶粉标段的设计,根据青少年儿童不同年龄段的营养需求和身体特征,划定不同类型儿童食品的标准,符合相应标准方能打上“儿童食品”的标志,让“儿童食品”不再成为商家想打就打的“概念牌”。
疏通物流配送就是“输血救命”
4月17日,关于京东物流名快递小哥、分拣员采用“单向物流”方式支援上海的消息刷屏。除了京东驰援上海的快递小哥,其他物流配送公司也行动起来。按照这一速度,上海物流配送的梗阻将会化解。受疫情影响的城市释放的信号表明,疏通物流配送不仅是打通市场微循环,更是“输血救命”。物流配送公司向上海增援,找对了化解民生难题的好办法。让专业的物流小哥动起来,才能让全国驰援的物资商品送到千家万户,既消解民众生活焦虑,也对得起八方驰援的善心爱意,更能通过市场力量弥补社会组织的不足,重振民众对基层治理的信心。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物流人员进驻上海,实际也是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及时补上了市场化派送的短板,疏通民生供给微循环,加快解决民生物资所遇到的配送难题。北京青年报评论认为,疏通物流配送微循环,不仅仅是破解上海救援物资难以入户的问题,也为抗疫下的封控区提供了保供稳价的解决方案。物流配送做大做强了中国数字经济,也提升了中国消费动能和民生获得感。在日常生活中,物流配送带给千家万户更好的消费体验;而在紧急时刻,市场化的物流配送则是为保供稳价“输血救命”。
千万续订费难住中科院知网“霸蛮定价”扼杀学术活力
知网之坐地起价、连年涨价,在业界早有风评。此番近千万的续订费,终于成为压垮中科院和知网脆弱“合作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按理来说,买卖自由、自由交易,知网追求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可真正的问题在于,知网整个商业伦理、赢利方式,本身就存在巨大缺陷。需厘清的是,论文等学术资源本质带有公共物品性质,理应秉持公益性、开放性来造福于“社会整体”。如知网这般,将学术论文作为“公司资产”低买高卖、待价而沽、挟持要价,并不是一门体面生意,或者说,在道德合法性层面是存疑的。事实上,在“文献数据库”这一细分市场,知网早已形成实质垄断,其滥用支配地位随意定价,买方基本毫无招架之力。
知网越来越强,相应的,学者、期刊、高校等,统统成为弱势群体。学术作品的生产方和使用方,竟都被作为渠道方、中间商的知网扼住咽喉,怎不憋屈至极?封面新闻评论认为,为此破题,既要用好、用足行*监管力量,严惩其间可能存在的价格违法及不正当竞争行为,更要充分调动公共和市场资源,培植更多知网类数据库。有了替代项,有了充分竞争,傲慢霸蛮的知网,自然就识时务、知收敛了。
上游新闻评论部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