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痔图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我的故乡搓耳石
TUhjnbcbe - 2022/6/23 18:09:00

搓耳石,一个少有人知的地方,因汤果路上一块高约30米的巨石矗立路中,只有一条缝隙容一个人侧身通过,似要搓掉人耳朵而得名。可那里有我的童年梦想,少年的伙伴,求学的同学,疼爱我的亲人,和睦相处的大爷大妈和兄弟姐妹,是生我养我的故乡。

搓耳石,位于安徽省庐江县汤池镇果树村,是由原来的果树村一队(初二石)和二队(菜籽湖)合并成一个自然村庄,更名为蔡河。这两个地名都是老百姓口口相传误读,搓耳石误读成初二石、菜籽湖误读成蔡河,现在官方也这样读,从文化角度看,地名是一个地方文化的符号,从旅游角度看,地名是一个地方具有观赏价值的吸引元素,甚至是主要元素,换句话说将一个地方的故事说好,就有吸引力,就是一个有价值的旅游资源。

先说“菜籽湖”,传说此地很久以前是湖,名字叫“菜籽湖”,范围包括现在果树和三冲村,果树村在湖心,三冲村属湖稍,证据之一是搓耳石近三十米高的拴船石柱,证据之二是果树村五担冲即宋瓷窑址附近旱地上还生长着芦苇,证据之三是二姑尖脚下的芭洼,当时处于湖稍生长很多类似芦苇的巴毛草,原来的地名叫巴毛洼。所以推断当时这个地方是个湖,因地球板块运动即传说中“限巢州长庐州”让其变成陆地。

再说“搓耳石”,传说庐州原是汪洋大湖,菜籽湖是它的一角,生活在湖边的渔民出湖打渔,回来就将船栓在那擎天巨石上,后来“限巢州长庐州”,菜籽湖变成陆地了,渔民抛锚拴船的石柱仍然存在,果树与外界的通道只能通过狭窄石柱间隙。可惜农业学大寨年代将此石炸掉,从此“搓耳石”有此名无此实。

三说“罗仕先生”,传说罗仕先生是金口玉言,有一年寒冬下大雪,天气特别冷,搓耳石的南侧路边有一块悬空的石块,摇摇欲坠,一个放牛娃把一双脚放在新鲜牛屎里躲雪避寒,正好罗仕先生走到这里,饥寒难耐,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一眼看到放牛娃在那躲雪避寒,但只能容下一个人,罗仕先生心生一计,就逗小放牛娃说“放牛郎放牛郎,那块大石头要塌了,赶快跑!”,放牛娃一听石头要塌赶快跑出来,罗仕先生立马跑进去,得意地笑了。放牛娃一看感觉被骗了正要发火,突然轰隆一声巨响,大石头塌下将罗仕先生压死了。老人们都说罗仕先生是菩萨化身,此次是来救小放牛娃的,放牛娃长大成人后为报答罗仕先生的救命之恩,在落石的边上修建一座庙叫文昌庙,庙宇的地基平台还在,已被老百姓种上庄稼了。

搓耳石,她四面环山,背靠小岭岗,面对马槽河,左有金鸡笼山,右依傍山。春日百花争艳,蜂飞蝶舞,夏日绿荫如盖,鸟语蝉鸣,秋日霜染层林,姹紫嫣红,冬日云雾缭绕,苍松傲雪,令人流连忘返……

还有儿时记忆中,那绕村而过汩汩流淌的河水,方便村民洗衣洗菜,又能灌灌庄稼。长大后去西递宏村旅游,感觉家乡特别像西递宏村,期望有一天家乡人民也吃起旅游饭……

搓耳石现有人口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35人,70岁以上老人20人,80岁以上老人9人,90岁以上老人2人,按照国际长寿村标准:一是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全村总人口比例达1.4%(搓耳石是3.9%),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60周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达到20%(搓耳石是25.7%);二是9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的比例达到10%(搓耳石是22.2%);三是有百岁老人或近年内预期有百岁老人(暂时没有)。搓耳石应该属准长寿村了。

村庄鸟瞰

汤果路与搓耳石

村庄全貌

村庄一角

村庄之春

村庄之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的故乡搓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