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市二环路牛市口附近,五栋类似于绿皮火车的单体建筑并排组成了一辆“绿皮火车”。走进其中一节“车厢”,社区摄影展正在这里举行。这是沙河街道汇泉路社区的文化服务中心,在这栋总面积平方米、共有6层楼的单体文化服务中心里,汇聚了历史教育、家风教育、传统美育等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也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够在这里参与到自己喜欢的文化活动之中。
作为一个以新市民为主体的新兴社区,汇泉路社区中40岁以下居民占比超过60%,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更趋多元。近年来,汇泉路社区结合小区人口泛年轻化的现状,围绕锦江区“天府成都·品位锦江”形象定位,牢牢把握“国际时尚攀成钢商圈”战略布局,以居民需求为业态植入的重要遵循,采用“市场+公益”的模式,营造了不同的美学文化场景,引导文化自觉,促进居民文化参与,将传统美育的根扎进了这个以新市民为主的新兴社区。
本期我们为大家分享四川省成都市汇泉路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体,是如何做到“推门就是美好生活”的。
1
底蕴融入现代化
寻求最大公约数
说起汇泉路社区,攀成钢区域是不可回避的话题之一。随着后工业时代城市现代化发展与成都东调战略的推进,自年起,攀成钢大片厂房与忙碌的工人构成的工业园区场景逐渐淡出城市中心,取而代之的是高楼林立的时尚街区与都市景观。
汇泉路社区相关负责人王施展说:“我们社区地理位置特殊,面临着社区人员结构多元、组织形态多样、社会诉求多层、思想意识多变等特点。因此,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我们努力寻求传统与现代的最大公约数,因地制宜探索基层服务新路径。”
汇泉路社区作为攀成钢地块的核心区域之一,在建设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辖区的工业记忆。还没走进汇泉路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首先就会被浓浓的工商业底色所吸引:地面上的时间刻度记录了和汇泉路有关的每一件大事,做成了蒸汽小火车样式的社区通知栏里,是每位居民知晓社区动态的信息源之一……
每一个微小的细节无不昭示着汇泉路社区特殊的工业气质。最引人瞩目的是进门左侧的一排展示橱窗,从最早期成渝水上贸易往来的沙河埠、到热火朝天的攀成钢生产场景、再到如今高楼林立的新兴社区,展示橱窗通过剪影的方式将沙河街道的历史变迁,逐一呈现在每一位观众面前。
除了历史展示橱窗,在这里还随处可见的是攀成钢记忆。由“攀成钢老照片”汇成的时间墙,让居民进一步加深了对汇泉路社区的了解。这些独具年代特色的摄影作品都是辖区居民或摄影爱好者留下的珍贵影像,记录了这个片区的变迁与新生。“在国际化高歌猛进的时候,我们也不能丢掉自己的工人底色。”王施展说,“‘淬火成钢,道义争担’也是当今汇泉路社区重要的精神底蕴。”
为了更好地满足辖区居民的实际需求,汇泉路社区将综合文化服务体一楼打造成为了多功能会客厅,社区文化馆、社区图书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都在这里。据了解,整个综合服务体总共有多册藏书,均由锦江区文化馆、锦江区图书馆、成都市妇联等单位捐赠,大量的书籍也满足了居民的阅读需求。
此外,汇泉路社区还长期举办各种小型的摄影展览;与社会合作筹建社区音乐艺术学院;为居民提供全年龄、全时段、多元化的艺术培训课程;与特殊教育学校合作,培养弱势儿童的兴趣爱好;进行“花开锦粲”残疾人文创展示;积极组织社区5G互动沉浸文化场景体验店天府文化星空仓,天府小记者实践基地落地汇泉路社区,切实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居民不同的文化艺术需求。“虽然汇泉路社区常驻人口仅人,但我们的服务人群却早已远远地超过了这个数,周边辖区的居民也时常来这里参与各种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在综合文化服务体一楼,有一处不可忽视的区域——社区咖啡学院,这是汇泉路社区携手社工中心创建的,居民可以在这里品味咖啡,度过休闲时光。此外,社区咖啡学院还会免费为居民提供咖啡烹调品鉴公益课程,定期举办“汇泉下午茶”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社区咖啡学院的做法太合我意了,不仅能够学到咖啡相关的知识,而且在家附近就能够和朋友喝咖啡、聊天。”汇泉路社区居民李女士满意地说。社区咖啡馆摇身一变,成为了社区会客厅,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这里交友聚会。
2
感受传统家风
以德育聚拢人心
在这节“车厢”的二楼,藏着一个社区家风家训博物馆,古朴的门楹、泛*的家谱、高还原度的拔步床……都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古代家风严谨的世家门阀。
“在进行第七次人口普查时,我们发现,辖区居民的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以中青年居多。”王施展介绍道,“工作繁忙、亲子时间不足、家风传承缺位等在社区普遍存在。”针对这个问题,汇泉路社区携手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馆从供给侧落实文化创新,探索博物馆功能与社区营造相融合,打造了锦江区首个集姓氏文化实物展示、教育教学、宣传研究为一体的专业性历史文化展览馆,致力于传播家风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各年龄段居民从家规家训中传承中华美德,汲取廉洁正能量。
家风博物馆由国学馆、家训馆、家谱馆、体验馆和传承馆五部分组成,以姓氏文化实物展陈为基础,开展姓氏溯源、家风培育、文化传播、非遗传承等活动,通过“家国”“俭廉”“善仁”“孝忠”“传承”关键词,展现中华传统家训家规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居民在这里不仅可以查阅家谱族谱寻本溯源,还可以参加国学活动,体验漆器制作、榫卯家具等传统手艺。
同时,国学馆还对明清书院场景做了还原,以达到渲染文化氛围、传播民族精粹的目的。目前,这里已陆续举办了“‘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李兴辉谈谢无量及其书法”“非遗文化——木刻水印及蜀笺”等多场沉浸式教育文化沙龙;不仅如此,国学馆还与幼儿园、小学合作,对教师、学生进行德育培训,协助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第二课堂”。
而家训馆则以大量牌匾、楹联、挂屏、围屏等明清两代实物,集中呈现历史上著名的家规家训为主,如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宋代朱熹《家训》、晚清曾国藩《家书》等,营造了浓厚的家风教育氛围。体验馆功能区按照清代家居陈设实景布局恢复了中堂、书房和卧室等场景,从形式到仪式完整展陈清代古人的主要生活场景和规矩礼数,将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礼”进行具象化,居民通过“实景式体验”即可感受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独特魅力。
家风博物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好家风促*风、促*风,带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要求,全年免费向居民开放参观,长期举办公益活动和廉洁教育讲堂,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将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除此以外,社区家风家训博物馆还充分与学校、社会组织合作,专门开辟出国学区域,以供各类传统教育活动在这里举办,吸引更多社区居民甚至辖区外的群众来此。“我们不能藏在‘深闺’,只有让更多人知道我们在干什么,才会有人愿意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王施展深有感触地说道。
3
经验共享
传统美学的当代表达
上行至5楼,扑面而来的文艺气息让人仿佛于闹市中找到一方“桃源”式的休闲之处。一边是传统文化的雅朴拙巧,一边是现代科技的无限创意……闹市的喧嚣与繁忙瞬间被抛在身后。这是藏在这节“车厢”的网红打卡之地——宝墩书房。
宝墩书房由5楼的数字美术馆、传统文化中心、当代艺术中心和6楼的宝茶书院四部分组成,上下两层总面积近平米。作为汇泉路社区重点打造的“文化+产业”消费新场景,宝墩书房整体采用中国风设计,随处可见的非遗扎染、北宋时期的交子复刻件、遵循自然的长桌板凳、袅袅娜娜的熏香……每一个细节都让人仿佛如临古代的茶室,居民可以在这里品茶、畅谈,感受茶与生活,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宝墩书房也是一个集艺术作品展览、公益讲座活动、国际艺术交流于一体的多功能区。这里每月会举办主题艺术展,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这里“零距离”交融,为居民呈现有品质的文化活动。
截至目前,宝墩书房已举办了“四川历代碑刻摩崖精选展”“象——成都艺术精品展”“四川汉魏画像砖拓精品展”等多场展览盛宴;并开设了金石传拓、篆刻、书法、绘画、古琴、茶艺、插花、剪纸等工艺体验课;举行了秋鸣茶会民俗活动,将“茶”元素贯穿始终,搭配市井好物鉴赏、清音演唱及琴箫合奏,将茶文化与茶美学展示得淋漓尽致。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数字美术馆中,“中国风”有了科技化的表达。14米长的数字多媒体墙,由5组超短焦距冷激光投影融合而成,配备无线红外雷达感应,可以实现人机交互的完美体验。在疫情期间,宝墩书房以《清明上河图》为基础,花费将近4个月时间,制作了长达20分钟的动态视频,还原了北宋时期汴京繁华的市井生活场景,给观者带来沉浸式文化体验。
除了传承优秀文化外,宝墩书房还致力于让“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等璀璨的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在这里“零时差”邂逅。例如,书房与西班牙SIE计划达成项目合作,培养跨地域文化人才,提升中国青少年的全方位能力;邀请外籍友人参与“中秋游园会”,搭建中西传统节日民俗交流平台;举办“中法少儿画作精品展”,深化中外民间文化良性互动,增进两国人民情谊。
汇心共建,聚力如泉。汇泉路社区巧妙地融入区域传承与传统文化,从美学、德育两个角度诠释“品位锦江”,讲好辖区故事。同时,通过满足居民多元化文化需求,尝试构建集时尚、艺术、人文于一身,人城境业深度融合,打造宜居宜业宜商的国际化社区,努力实现“推门就是美好生活”的愿景。
本文图文来源:《成都群众文化》(第期)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