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妹发现,最近深圳打工人的生活,被“消费降级”这个说新不算新的网络翻红词语给支配了。
(图片来源:百度词条)
为什么说是翻新词?正如截图所示,“消费降级”已是年的过去式现象;只不过那时候,该词还并未被大量讨论。
然而因着近几年疫情的反复无常,深圳绝大部分打工人的收入面临着或多或少的紧缩,最直接的影响,便是消费观念的悄然变化,“消费降级”的翻红正是源自于此。
(图片来源:小红书)
同款找低价、奢牌变平替……在反复无常的疫情面前,窗妹很能理解当下深圳打工人开始逐渐变得务实的生活方式与消费理念;他们包括窗妹现在只想要把口袋里的钱牢牢的攥在手里。
如今已是11月中旬,一年的传统佳节与双11这种商家打着幌子诱导人们消费的节点已悉数过去,执行着“消费降级”生活方式的深圳打工人,这一年究竟省到钱了吗?
“消费降级后,边省钱边踩雷”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小霏的主要电商购物阵地变成了拼夕夕。她说,这是她消费降级的最有力佐证。
“以前我对拼夕夕真的很嫌弃,这种拼团式的购物平台着实与我这种‘都市丽人’形象不搭。
不过疫情之后,我渐渐觉得还是要存点钱在身上,万一哪天被公司开了,或者想离开深圳了,我的生活都不至于过得太糟糕。”
疫情之后,大到家电沙发、小到零食纸巾,开始习惯使用上拼夕夕的小霏,大多数时候收到货的感受都像是拆盲盒,就是你永远都无法猜到,包裹里面究竟装了个“意想不到”的东西。
“今年3月我所在的小区被封期间,我意识到要在家里多备些食物,于是打开拼夕夕逛逛挑挑下了超多订单,拉面、螺蛳粉、饼干、面包等等,其中最令我印象尤深的就是,一包g分量、仅售9.9还包邮的‘奥禾奥’饼干。
饼干收到后,我才意识到我买了“李鬼”。本来想退,但一想到退货很麻烦,而且运费比这饼干还贵,就只好收货。
后来我吃那饼干,齁甜!吃了两块之后,那饼干就再没动过。”
消费降级为拼夕夕购物之后,小霏感觉到自己总体上是省了不少冤枉钱,但,省得不多。
小霏表示拼夕夕的商品是真的很便宜,但质量很多都是“日抛”或者“月抛”,不过这些对她来说都还不算什么大问题。
用过拼夕夕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个平台最大特点就是,好多商品差不多都是半年、一年的分量打包一起卖;而小霏每次在拼夕夕上买日化用品,想着买多点就省多点钱,一买就是一年的量,但其实她根本不需要用那么多才是最大的问题。
“想着买的越多越便宜,所以我每次下单的时候都是买最贵、最多的那个配置,份量的消耗期比我租房的合同期还长……
但是,我买回来那些超多分量的杂七杂八的东西,一时间用不完就囤放在家里,日积月累,我家越来越像一个仓库;甚至有的我搬家直接就丢掉了……
我感觉我并没有因为消费降级而省了很多钱,我倒更像是因消费降级而掉进了一种消费陷阱里。”
“省了钱,但似乎失了快乐”
叮叮经过国庆假期与朋友一同出去旅行之后,回到深圳暗暗觉得:以后可能不会再跟这个朋友出去旅行了。
倒也不是两人在旅行过程中闹了很大的矛盾,而是她这个朋友从半年之前就开始执行的“消费降级”生活方式,在这次旅行中严重影响到了叮叮。
“最开始是我朋友同我聊天,说她来深圳这么久,还真就成了‘深圳赚钱深圳花,一分别想带回家’的人。她还说要存钱,以后都学‘消费降级’的生活方式,不能再大手大脚的乱花钱了等等类似的言论。
听到她说这些,我是很支持的,毕竟这是她的事情。”
起初叮叮认为,朋友奉行何种消费观念与生活方式,这其实跟叮叮并多大关系,顶多是两人本来约定俗成每周要一齐出去吃顿大餐的习惯,以及周末挑一天下午去网红奶茶店打卡、拍照的消遣爱好,从那以后都被搁置了。
就算是有影响,也是这些对叮叮生活产生的不痛不痒的小影响。
只不过,这次国庆假期出游,才真正是让叮叮觉得朋友的消费降级,令她也受到了“牵连”。
“我们国庆旅行计划定下之后,她就对我说,虽然旅行经费是AA制,但一切消费行为还是以省钱为先。
对于这一点我是认同的,我当然也想能少花钱则少花钱。但经过后来一系列的事情,我才意识到,她所说的“省钱”与我的“少花钱”实则是大相径庭的两个概念与立场。
先是我找的所有酒店她都觉得贵,然后都Pass了。最后是她定的住宿,虽然很便宜,但居住环境我真的不敢恭维。
不在中心(交通不方便)也就算了,屋子要么没有窗户,压抑得不行;要么漏水,一晚上的滴答声听得我整宿整宿都没睡好……”
不止住宿,在这次旅行的吃与行上,叮叮也是有一肚子苦水要吐。
“我是一个很喜欢吃的人,出去旅行就会想吃当地的菜系。不过这次国庆出去玩,她为了省钱,找的美食店都是些快餐与小吃,正儿八经的米饭配菜没吃过一顿,我真的快要吃吐了。
还有出行,我俩这次出去玩都是坐公交车,偏远的景点还需要转好几趟车。可以说,这趟旅行有大半的时间都花在路上!
真的,我对这次国庆出游的体验感太不好了,都是因为那个破“消费降级”……”
这次国庆旅行完之后,叮叮表示看到、听到“消费降级”四个字就很恼火。虽然这次旅行没花多少钱,但在叮叮看来,省了钱却似乎失了旅行的快乐,实则得不偿失。
“早知道这趟旅行是这个样子,我就还不如不出去,还更省钱。这趟旅行所花的钱,我都感觉是付诸流水了……”
“现下是省了钱,从长远看也未必”
圈圈是一名去年毕业于北方某二线城市的知名大学,不远万里来到深圳求职的打工人;受够了北方的寒冷天气,憧憬到四季都有着明媚阳光的城市生活、工作,是她选择这座城市的主要原因。
来深圳有多久,她就执行“降级消费”的生活方式有多久。不过,圈圈的消费降级,是一件她冥冥之中在进行却不自知的事情。
觉察到自己的该种现象,是她上上个月在刷小某书的时候,看到一条写着“说一件事,表明你消费降级了”的内容,她点进详情页里的评论区,网友们纷纷在下面留言发表个人感受。
(图片来源:小红书)
其中,一条“以前衣服买上千,现在衣服买几十”的发言,使微微有强烈的共鸣感。
“我是从大学起,就开始有了爱买衣服的喜好。
我念大学的城市是老家隔壁的省城,家里面怕我一个人在外面过得不好,给我的零花钱也变多了;可能是到了大学吧,开始有了虚荣心,我差不多会拿2/3的钱去买衣服,剩下的1/3就是生活费。
那时候我买衣服真的很疯狂,一件单价五六百的衣服、一双千元以上的鞋子说买就买,完全不会犹豫!你想想,我那时候还是学生……”
虽然说,在深圳这座一线城市,不要说一掷千金,即便一掷十万、千万都不是什么惊奇的事情,但这类行为对于当时在校求学的圈圈来说,确实是有点肆意消费了。
自从来深圳工作之后,圈圈切实体会到了“花钱如山倒、赚钱如抽丝”的感受,不过,圈圈爱买买买的习惯依然改不掉。
“衣服还是要买的,只不过我现在不会像个‘大冤种’一样,为了一件衣服一掷千金了。
我大学的时候,习惯买的几家设计师服装店,我现在都没再进去买过了,单价太贵了,我舍不得将辛苦工作、加班、奔波赚到的钱,就这么花了。
我现在都是买快时尚的衣服,就当下穿个时髦……”
窗妹听到这突然明白了,圈圈的消费降级实则与疫情无关,而是她进入职场之后,对于赚钱不易的幡然醒悟。
意识到自己消费降级之后的圈圈,还特地跑去翻看自己大学时候在某宝上的购买记录,心中生出一阵怀念。
消费降级之后有没有省到钱?圈圈给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
“现下是感觉到省了钱,从长远看,好像也未必……
虽然我大学时候买的衣服很贵,但是确实留存价值长;我现在衣柜里都还保留着那些衣服,有时候也会拿出来穿都不显土。
工作之后,我买衣服都是挑些当下流行、便宜的款式,一下就过时了。像我去年夏天买的衣服,今年夏天翻出来,我都恨不得全丢掉……而且我确实也都丢掉了,似乎有点变相的在浪费钱。”
被网络裹挟生活的深圳人
在概念过剩的时代,深圳打工人看似光鲜亮丽的享受着一线城市的时尚先锋生活,暗地里却是被层出不穷的网络新词裹挟着。
前有“躺平”、“摆烂”、“XX焦虑”、“逃离XX”等等,现有窗妹最近在网络上又发现的一个新词——“消费降级”。
你会发现,如若将这些新词组合在一起,可以让在深圳的任何一个打工人,就地创作出一本现实主义风格的短篇小说。
一个接一个的网络新词、一趟接一趟的生活浪潮,深圳人全部都应接不暇的承接着,但很少有人去思考,这种生活方式或消费模式究竟适不适用于自己?
恰如小霏本着省钱的原则,去拼夕夕买东西最后成批发东西;叮叮的朋友本着省钱的原则,压缩生活上、出游上的一切花销,最后搞得旅行下来全是难受的回忆;圈圈亦是本着省钱的原则,不买贵衣服,却买了很多便宜但最后只能丢掉的衣服……
种种看上去像极了在效仿消费降级而省钱,也更像无效省钱。
窗妹并不是告诉大家,不要去效仿网络上的“消费降级”生活,而是要明辨这种生活方式究竟适不适合于自己?希望大家不要为了省钱而去买一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而是要通过查漏补买到真正需要的、对的东西。
窗妹以为,这才是有效省钱的法门。
你消费降级了吗?双11刚过,所以你是省钱(不买=%立省)了还是花钱了?文末和窗妹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