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罕了!深圳一家公司,员工垫资购买办公用品再找公司报销,居然被税局要求整改了!到底是啥原因?企业费用报销如何规避风险?
一、员工垫资采购再找公司报销,居然被税局要求整改?
最近,深圳某家创业公司被税局要求整改了。
原因是,公司采购办公用品时由个人使用自己的账户付款,然后再找公司报销的做法,在稽查时被认为不合规,要求企业及时进行整改。
仔细看这个检查案例发现,事情的引子主要是企业未按规定代扣代缴个税。企业被要求整改有两个原因:
1、该公司日常账务管理混乱,又发生了偷逃个税的事实,稽查局进而推断以后非常可能存在员工找票报销抵工资逃避个税的行为。
2、稽查局之所以会对办公用品的事注意,大致可以推测出,涉及的金额应该不小,频次也不低,有违常理,毕竟哪家企业也不会频繁大量的购买办公用品啊。
相信看到这里,很多人心里都一惊:我们公司就是这么干的呀?一直觉得没毛病呀。
二、个人垫资再报销,这3个事项,一定要注意!
虽然,只要企业垫资报销的业务真实存在,合法合规,就不怕被查,但为了规避风险,以下3个事项要注意!
1、个人垫资费用不宜过大
个人垫资一般适用的是小批次零星购买,不签订采购合同的情形。若垫资费用过大,则难免让人质疑业务的真实性。
员工不愿意垫付太大的费用、同时用企业公户给私户转钱,也存在风险。
只有8种情形公转私是合法的,报销办公用品不属于合规的情形。
实务中,个人垫资报销,小额的还好,如果是大额的,将面临账户被监察的风险。那什么样的金额算大呢?一般建议每次不要超过元。
2、对外采购垫资的人员不宜太多。
正常情况下,一个公司负责采购的人员就那么几个,如果大家都垫资报销,就有发票抵薪的嫌疑。税务局可能就会稽查公司这些藏匿在发票后边的工资或福利费、要求补缴个税。
3、垫资的费用应该及时报销
企业如果经常报销前期的费用,一是不利于内部管理,二是会计数据的失真,三是会让税局质疑费用的真实性,是不是找票报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