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痔图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一起认识一下文登区的山东好人
TUhjnbcbe - 2025/5/4 15:36:00
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他热心慈善事业,从几千元到上万元,只要有需求,他总会慷慨解囊;他爱心满满,退役后组织志愿服务队伍,多次参加志愿服务;她大爱无私,悉心照顾生病的婆婆,几十年如一日。他们用道德的伟大力量传递着新时代的正能量,为我们带来了感动与激励。他们就是文登区的“山东好人”荣誉称号获得者唐红岩、王龙、于刚花。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动人故事。

唐红岩(右)对产品质量进行精准把控。资料片

唐红岩:凭一股不计较的“傻”劲

赢得顾客赞许

“一定要控制力度,石材的厚度规格不能有丁点偏差。”11月24日一大早,位于文登区的红岩进口石材厂负责人唐红岩照常在车间溜达,叮嘱工人将这一批货保质保量地按期交付给顾客。

宁愿自己吃亏也要让客户满意

新车间即将投入使用,唐红岩对此充满了期待。最近,每天一大早就来到车间查看装修进度。

说起做企业的这些年,唐红岩感慨万千。年,唐红岩从镇办企业下岗,开始从事石材加工,创办了红岩石材厂。创业伊始,他就坚持高起点定位。当年,他参加了中国厦门国际石材展览会,投入80万元,引进了国外先进的超高压水切割机,形成了数控加工的雏形,让他挣到了“第一桶金”。

唐红岩说:“没有金刚钻,就不能揽瓷器活。设备上的投入与效益是成正比的,必须保证技术设备上不被超越,对质量有精准的把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近年来,红岩石材在设备上的投入达到多万元,采用国内最先进的五轴数控桥切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锤打手推劳动密集型加工方式。效率提高了,质量也有了保证,别人承接不了的项目,他承接下来又快又好,从名不见经传的4人小厂,到如今业务覆盖全省各地市,年营业额达多万元。

“我一直坚持的原则是,只要客户有要求,不管责任在谁,都予以退货或换货,宁愿自己吃亏,也要让客户满意。有同行不理解,说我傻。我认为多换位思考,给顾客解决好问题,企业就赚了好信誉。”唐红岩说。

今年,一家企业在购进红岩石材后,由于工人安装时操作不当,导致大部分石材出现裂纹。唐红岩二话没说,当场全部换货。尽管这件事情让红岩石材损失了2万多元,但也正是唐红岩这不计较的“傻”劲,赢得了顾客的赞许。通过口口相传,红岩石材在文登商圈打响了口碑。秉承着“以诚为本,以质取胜”的理念,红岩石材得以发展壮大,平方米的规范化新厂区已经进入装修阶段,预计明年上半年可以投入使用。

“没有国家提供这么好的环境,红岩石材不可能做到这个规模。我是一名党员,希望能为社会发展尽一份力。”唐红岩说。经营中,红岩石材坚持做到“三个不加价”,对承接的红色革命主题公园建设工程不加价、对70岁以上的老人家装工程不加价、对生活困难下岗职工的家装工程不加价,只收施工材料成本,有的甚至低于施工材料成本。近三年,他认真履行这“三个不加价”,尽管少收入20多万元,但是唐红岩乐此不疲。

热心慈善10多年捐款总额达10多万元

“你看,这是我刚接到的通知,我认领的校园诚信商店有了新进展。”唐红岩一边展示手机上刚收到的信息一边说。前些日子,文登区信用促进会和文登区教育局联合筹划公办中小学信用商店结对共建事宜,得知消息后唐红岩积极报名,成为了其中一分子。

红岩石材计划出资建设侯家中小学信用超市,让更多守诚信的学生免费领取协会爱心企业捐赠的学习用品,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好品质。

“能为孩子们做些事情,感觉心里很踏实。企业做好了,也不能忘记帮助别人。”唐红岩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些年来,他热心慈善事业,十多年来捐款总数达到了十多万元。

同时,唐红岩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回报社会,先后以单位及个人名义向红十字会捐款数万元;在新冠疫情期间,分别向所属党支部、所属村捐款;在年9月份的“慈善月”活动中,唐红岩再次慷慨解囊,奉献爱心。

年上半年,红岩石材的营业额同比增长了20%。唐红岩认为,企业的成长离不开对质量和诚信的坚持,也离不开大家的支持。作为党员示范商户和文明诚信个体工商户,他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继续坚持诚信原则,严把质量关,用最好的产品和服务回报顾客。

自石材厂开业以来,很多客户与唐红岩在日常中成为了朋友。他的为人处事赢得了身边人的一致好评,由于他做人诚恳善良,工作踏实认真,业绩持续稳定,他带领企业获得了威海市和文登区的文明诚信个体工商户称号,年又获评威海市党员示范商户。

军友情餐厅为防疫人员准备免费夜间配餐。资料片

王龙:退役不忘军人本色

他参与组建的军友情志愿服务队,从十几人发展到了上百人;疫情期间,他带领军友情餐厅员工为防疫人员免费提供夜间配餐,为工作人员送去温暖;平时经营中,他一直坚持诚实守信原则,多次拾金不昧,受到客人称赞。他就是文登区军友情志愿服务队负责人之一王龙。

在志愿服务中传递温暖

虽然已经退役,但王龙一直保持军人作风,帮助别人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军友情志愿服务队于年6月成立,以投身公益事业为主。近年来,王龙和队友们积极参与老兵慰问、扶贫、助残、环保等各类爱心公益活动。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王龙也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主动报名,积极参与防疫志愿服务,协助支援全员核酸检测、开展防疫政策宣传工作……他义无反顾地奔走在防疫一线,充分彰显出一名党员、一名退役军人的模范带头作用。

前不久,在文登区一处高速卡口,深夜寒冷之时,一大帮志愿者出现在这里,给卡口防疫人员送来了牛奶面包和热水,让防疫人员感受到了温暖。这些志愿者正是王龙和队友们。“疫情期间,我们也经常做志愿服务活动,知道这些防疫人员的不容易,就想让他们吃得好一点。”王龙说。

此外,王龙的军友情餐厅还变成了“防疫爱心厨房”。为感谢一线防疫人员的辛苦付出,军友情餐厅为文登区防疫人员准备免费的夜间配餐,尽全力保障志愿者们和卡点临时增加工作餐的需要。

志愿服务队还经常去看望孤寡老人,为他们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文登区环山街道90岁的老人于林(化名),至今独身一人生活,腿脚不便,家还住在五楼。得知老人的情况后,王龙带着志愿者来到老人家里探望,没想到这一去,大家就结成了对子。以后隔三岔五,总会有军友情志愿者们上门给老人送菜、收拾家务,让老人十分感动。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刚成立时,我们的队伍只有十几个人。后来经过大家宣传,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如今这支志愿者队伍已经有了近人。”王龙自豪地表示。

拾金不昧彰显退役军人风采

经营军友情饭店几年来,他一直坚持服务顾客、回报社会的经营理念,不断夯实诚信基础,让“诚信经营、礼貌待客、拾金不昧”成为军友情饭店的一张闪亮名片。

店里时常遇到客人用餐后手包或手机落下的情况,王龙总会在第一时间找寻失主,将物品完璧归赵。今年6月份,一桌客人吃完饭走后,服务员发现一个包落在了店里。“当时我们想客人肯定很着急,立马想办法联系失主,但是没有任何信息。”王龙说,于是他把店员叫到一起,共同想办法。突然一名服务员想到其中一位客人或许是同村的村民。靠着这一点点线索,几经周折,大家终于联系上了失主,很快将包归还原主。

“顾客在店里落下东西一定非常着急,我都会想办法归还,这也是我们作为饭店经营者的一份信誉。”王龙说。据了解,王龙曾多次在店里捡到顾客遗失物品,均无偿交还失主,他的行为也受到失主们点赞。

王龙始终坚持诚信经营,质量为上,从供货原料到制作销售,每一个环节他都严格把关。烹饪使用的原材料,王龙坚持每天自己去市场选购,以保证菜品新鲜安全。

“言必信,行必果。我能做到的,我会继续去做。”王龙表示,军友情的爱心计划将继续下去,他们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恪守承诺、坚持诚信,王龙的所作所为展现了一名退役军人的担当,竭尽所能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用实际行动诠释出“诚信”二字的真正价值。

于刚花(右)悉心照顾患病大伯哥。资料片

于刚花:悉心照顾年迈婆婆和大伯哥

在文登区宋村镇石羊村,村民们都知道于刚花这个名字。72岁的于刚花一生坚强,面对生活中的波折,她始终乐观面对,付出真情,温暖了婆家人。她为子女树立起“孝”的榜样,对家庭的爱心和责任感动了无数人。

孝道当先赡养婆婆无怨无悔

近日,在石羊村村口一户人家,于刚花正在收拾院子里的卫生,虽然已经70多岁了,但她身体硬朗,说话利索,给人一种温暖亲近的感觉。

回忆起以往照顾婆婆的情景,于刚花微微有点不好意思,她觉得这是分内的事儿,不值得宣扬。结婚前,她就了解到婆婆身体不好,但丝毫没有嫌弃。结婚后,于刚花主动承担起照顾婆婆的责任,把婆婆当成自己的亲生母亲一般悉心照料。农忙时节,她白天下地忙农活,晚上回家伺候卧病在床的婆婆。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是于刚花多年坚持在病床前看护婆婆,毫无怨言,为老人喂饭、梳头、端屎端尿……十几年如一日,直到婆婆去世。为人儿女,在赡养老人的问题上,她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父母辛苦了一辈子,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为人子女最起码的责任。孝顺不仅仅要记在心里,更要落实在行动上。”她用无私的双手托起了婆婆的老年生活,她用善良的心照亮了家里的每一个角落,她用行动诠释了“孝道”的真谛。

婆婆患病在床生活无法自理的那段时间里,于刚花没有怨言,竭尽全力地照顾老人。常有远亲近邻前来探望婆婆,热情朴实的于刚花虽然很忙,仍总要留客人们吃饭。婆婆常常说:“有这样的儿媳妇,是我前世修来的福气!”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烧菜洗衣的间隙,她也要不时地到婆婆房间看看老人有什么需要,生怕一时疏忽委屈了婆婆。多年来,她不曾有分毫松懈。

勇挑重担尽显无私品格

“以孝正己,大爱无疆”,这是于刚花一直以来的人生信条。成家立业后,她悉心照料着婆婆。当单身的大伯哥于富刚患病卧床不起时,又是她义无反顾地承担起照顾大伯哥的重担。无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从生活、精神、治疗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

于富刚年轻时靠打零工维持生计,终身未曾婚娶,膝下无子无女,年老后患病无人照顾,于刚花就主动挑起了这份重担。当时,很多人劝她放弃这一“累赘”,但于刚花毫无怨言,依旧待他如同亲生哥哥,多年来她精心照料着患病的大伯哥,用自己的大爱赢得了周围群众的一致赞誉。

不管是做饭、洗衣,还是家中的大小事务全部由于刚花承担,她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不怕麻烦,让大伯哥感受到家人的关爱。

在照顾大伯哥的同时,于刚花也没有忽视自身的家庭责任。她与丈夫共育有三个子女,在教育子女做人做事上一项也没有落下。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于刚花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影响和教育孩子,为他们树立起“孝”的榜样,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自小就懂得了孝顺父母和善待他人。如今,子女都已成家多年,于刚花与丈夫依然不忘提醒子女们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记者贾文娟)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起认识一下文登区的山东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