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标准号为GB-的《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正式发布。新标准将自年7月1日正式实施,届时将全面取代现行的于年发布的GB-版本标准。这意味着传统汽车后视镜将要成为历史,电子后视镜或将成为主流,但电子后视镜是否能取代传统后视镜呢?本人非专业就从老百姓的使用角度说说看法。
先说结论:个人认为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这是科技进步的必然产物,势必会取代传统艺能,只是还需要时间和过程,对于其稳定性本人目前阶段持观望态度,但期待其成熟。
电子后视镜有什么优点?
1.通过外置摄像头和内置显示屏这种组合,会让后视镜的体积更小,造型更灵活,对未来汽车的外观及风阻设计,在这个点上会有更宽泛的选择。
2.让驾驶者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便捷的观察方式,可以避免更多视觉死角和降低观察成本,比如不同人驾驶同一台车上车后第一件事通常都要根据自己的身高体型来调整车的座椅和后视镜位置,电子后视镜则可以省去后一步。
3.由于面积更小材质和形式更灵活,电子后视镜更容易做到很高的耐候性,无论下雨下雪司机的视野都极大的得到保证。
4.电子后视镜相较于传统镜面的反射,清晰度上会有一个崭新的高度,甚至后续能开发出可变焦,可观测后车速度等功能也未尝不可。
5.在夜晚的能力也是从0到1的飞跃,比起只能看到车灯传统后视镜,个人觉得未来的电子后视镜实现民用夜视基本不存在什么技术壁垒问题只是成本高低哪类车可以使用,这会让夜间驾驶更加安全。
这种种优点基本是碾压传统后视镜的存在,也确实让人有很高的期待值,但回归本质我们选择一样事物,尤其这样事物会对安全系数有所影响的时候,我们都会选择最可靠最稳定最不容易出问题的。
说个小故事我的一个同事几年前把他刚学会开车时候买的二手车上装了倒车影像和倒车雷达打算先开着,本以为手法练的6了加上这个可以锦上添花(也确实锦上添花尤其倒车影像能让司机看到倒车镜看不到的车正后方较低的位置),但是他在有一次倒车的时候还是轻微顶到了地库后墙(这也和个人操作习惯有直接关系)我当时很好奇问他之前你甚至刚学会开车的时候都没有出现过这种问题怎么成手了还装了影像雷达反而撞了?他说我本身开车操作就快,对车熟悉后更是如此,之前看后视镜倒习惯了,新装的雷达发出的提醒声会比看后视镜有延迟所以按之前的操作速度就撞上了,听完我恍然大悟,虽然这是他个人问题和雷达没什么关系,但也从侧面说明了即使在成熟产品中这种客观存在的偏差问题还是有几率出现的。
所以电子后视镜刚出现肯定会有种种问题等待验证和改进,而最大的考研则是稳定性,众所周知智能化水平越高人类对设备的依赖性也就越强,而设备出问题对人类的影响也就越大,那么假设电子后视镜在汽车行驶中无论因为何种原因一但出现问题车里的司机侧面后面视野就和瞎子一样了,这种情况是任何驾驶者不能接受的,像倒车雷达这么成熟的产品尚且有因驾驶者操作习惯引发的小问题(系个人原因),更何况这种新型科技产品?
所以未来可期但需要时间变成真正的用品,如果满足稳定性和安全性我还是很期待这种能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科技产品的。
(注:知乎作者橙子系本人账号,同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