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西安日报
二十条优化措施推出
您关心的问题这里都有解!
热点问题聚焦
怎样理解二十条优化措施?
西安的防疫政策有何调整?
防疫重点有哪些变化?
企事业单位如何做好防疫工作?
社区如何开展防疫工作?
市民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大型商场、超市等重点场所疫情防控如何做到不留死角?
专家解读新政策:这些措施不是放开更不是“躺平”
西安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卫晓丽表示,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基于对病毒变异特点及我们三年防疫实践经验进行的优化,不是放开更不是“躺平”。它是去掉了一些传播风险小、消耗大量社会资源的防控措施,保留强化了重要的防控措施,杜绝一刀切的随意封控、停课等措施,更科学、更精准、更规范。比如将隔离期限优化到“5+3”,是由于当前主要流行株是奥密克戎BA.5和BA.5.2、BA.2.76。这些毒株引起的密切接触者3天、4天、5天、7天检出阳性比例逐步提高,分别是81.4%、90.1%、94.5%和99.7%。另外由于次密接的阳性检出率很低,大概是3.1/10万,也就是10万个人里面有3个人。同样的道理中风险区的阳性检出率大概也是3/10万,根据这些数据和经验,取消次密接、中风险区判定和管理,可以节约很多服务保障的社会资源。基于病毒变异特点、传播规律变化和三年实践经验,防控措施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发展、发展要安全”的目标进行优化,是科学合理的。
西安执行政策:取消次密接判定、不再划定中风险区……
卫晓丽说,根据二十条优化措施,西安的防疫政策进行了优化和调整,取消了次密接的判定,不再划定中风险区,密接和入境人员隔离期限也采取“5+3”的方式,同时高风险区外溢人群防控等措施也完全执行二十条优化措施要求。
机关、企事业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从关心每一名职工角度出发,建立从管理层到一线职工的疫情防控全员责任体系。一要全面掌握员工的整体情况,对在岗在编人员建立名单,同时也要对和本单位相关人员,如经常到访人员、服务人员,保安、保洁、快递、外卖人员动态情况有所了解。这样在疫情发生时才能保证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在第一时间全面、准确地传达到每一个人,避免失管、漏管的情况发生。二要及时将疫情防控措施传达给每一名员工,同时对人、物、环境的整体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管,及时发现疫情传播风险,并主动向行业主管部门和疫情防控部门及时报告。在疫情防控期间,要严格社会面人员出入管理,倡导员工两点一线相对闭环管理模式,有条件时采取线上办公,最大限度保证员工健康。
卫晓丽表示,二十条优化措施发布后,大量人员由居家隔离替代集中隔离,对社区管控提出了更高要求,对防控措施落实的规范性和专业技术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社区(村)要严格卡口值守,落实测温、扫码、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管理措施,防止小区(村)外的隐匿感染者进入,为社区居民建立一道健康防线。其次对社区(村)要进行深入摸排、网格化管理,了解社区内孕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底数和需求,随时掌握风险区返回人员等需要居家隔离和居家健康监测人员的动态变化,严格落实居家隔离和居家健康监测措施,满足重点人群特殊服务要求,做好社区服务保障。
市民个人防护: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
扫码测温执行不到位、工作人员未规范佩戴口罩……相关门店防疫措施落实不到位有何隐患?在二十条优化措施背景下,市民需要坚持做好哪些防护重点?
市疾控中心科普专家胡妮指出,以扫双码为例,疫情防控期间,我市对健康码实施动态管理,信息不断动态更新。可能前一小时,该市民还是绿码,一个小时后,后台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风险便将其更新成黄码了。也就是说,当疫情防控的风险发生变化时,根据赋码的规则可及时调整人员的风险状态和健康码的颜色。健康码可将市民在某个时间段某封闭空间的数据采集传输到系统数据库,一旦该场所有人被确诊,那么这个人的健康码行动轨迹就会被导出来,而所有跟他有过时空交集的人也会被大数据分析出来,健康码就会随之变色。如果没有及时、规范扫码,就可能出现人员流调遗漏,无形中加大疫情传播风险。因此,织密疫情防控安全防护网,离不开各类经营主体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特别是要落实好扫码、测温、戴口罩等“守小门”措施。
当前,在二十条优化措施背景下,市民朋友如何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做好个人防护无疑是最关键的。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面对新冠肺炎和秋冬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共同威胁,应做好防护措施,坚持“防疫三件套”(戴口罩、保持1米社交、做好个人卫生)“防护五还要”(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继续保持勤洗手、戴口罩、留距离、不扎堆、多通风等良好卫生习惯。外出就餐注意错峰,建议使用公筷公勺。
其次要履行好个体防疫责任。出入公共场所扫“场所码”不是多此一举,而是一举多得。公共场所由于人流量大、流动性强,扫描“场所码”不仅可核验健康码,避免持黄码等人员进入场所减少感染传播风险,还可对出入人员进行自动化登记。在场所出现病例时,可以通过扫码记录快速追溯相关人员活动轨迹、及时查找密接人员,为避免疫情扩散争取宝贵时间。扫描“场所码”是核验居民健康状况、有效记录行动轨迹的重要手段,在疫情防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公共场所市民主动扫描“场所码”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大家负责。
现阶段注意合理膳食,结合个人情况适当锻炼,开窗通风时注意保暖,根据气温及时增减衣物。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做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及时就近前往发热门诊就诊。建议符合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条件的人群,尽快完成全程或加强免疫接种,尤其是老年人和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更要尽快完成全程疫苗接种,为自己穿好“无形防护服”。儿童、老人、体弱者等容易感染流感的人群,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接种流感疫苗。
大型商场、超市等重点场所:要把好防疫五道关
结合当前防疫形势,大型商场、超市疫情防控如何做到不留死角?市疾控中心科普专家胡妮指出,现阶段,大型商场、超市等重点场所,要做好精准防控,把好防疫五道关,为市民群众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第一关:把好“进门入场关”
大型商场、超市应划设进出通道,做好人员分流和各类人员进门测体温验健康码和辅助登记工作。在商场、超市入口处张贴扫双码提示,配备体温测量设备,设专人核验,所有人员双码和体温检测正常、正确佩戴口罩方可进入。对于不使用或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等群体,要做好相应的人工服务引导工作。
第二关:把好“清洁消毒关”
加强场所通风换气促进空气流通。人流密集时要增加消毒频次,保证室内空气卫生质量符合《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温度适宜时,尽量采用自然通风加强室内流通,如使用集中空调,保证空调运行正常,确保新风取风口与排风口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对冷却塔等进行清洗,保持新风口清洁;运行过程中以最大新风量运行,定期对送风口等设备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对经常接触的公共用品和设施(如存储柜、电梯间按钮、扶梯扶手、公共垃圾桶桌(台)面、购物车(筐)把手、门把手、水龙头、扶手等)进行预防性消毒。每日清洁消毒不少于3次。重点部位要做好消毒记录。保持电梯、咨询台、售货区、洗手间、生鲜区等区域环境整洁,及时清理垃圾。洗手间、生鲜区要做到无积污、无异味。注意公用洗手间每日清洁消毒不少于3次,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的消毒至少每两小时一次,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或肥皂),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
第三关:把好“人员管理关”
商场、超市负责人作为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要落实好主体责任,主动完善区域疫情防控制度,做好口罩、手套、消毒剂、测温仪等防疫物资储备,设置应急区域,有属地医疗卫生力量指导支持。日常加强培训和应急演练,保证员工熟悉责任分工、环境卫生、个人防护、异常情况处置、人员疏散等工作要求,做到发生紧急情况时有条不紊。
做好员工信息采集工作。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按规定组织员工进行核酸检测;建立员工健康监测制度,每日对员工健康状况进行登记,身体不适时应及时报告并就医。密切
第四关:把好“场所限流关”
现阶段大型商场、超市应严格根据所在地区疫情风险等级,合理设置一定时段内的顾客最大接待量,通过管控分流,合理控制商场、超市内顾客人数,防止造成人员聚集。商场中的剧院、娱乐等公共场所要按照文化和旅游部门有关规定,控制观影人数,采取有效措施保持人员距离。
场所内建议在必要位置设置“一米线”等防疫提示,实时提醒顾客排队付款、选购物品时保持安全距离。提倡顾客自助购物、非接触扫码付费,尽量减少排队时间,减少人员接触。建议市民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消费,鼓励商场、超市提供网订店送、无接触交易等便利服务,防范疏解购物可能导致的人群聚集。
第五关:把好“证件查验关”
对进货商品严格实施证件查验制度,对进口冷链食品,从登记、收货、搬运、仓储、上柜等各环节严格落实国家和我市有关操作规程。从事进口冷链食品装卸、运输、加工、销售的人员,要增强防护意识,全程规范戴好口罩、手套,必要时佩戴护目镜和面屏,避免货物表面频繁接触体表。消费者购物期间,引导顾客在使用专用夹取工具挑选进口冷链食品前后进行手部消毒,规范使用购物袋(一次性手套)套在手上挑选食品。
本组稿件除署名外由记者高瑞王江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