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痔图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作家在线乔山人我的父亲是木匠
TUhjnbcbe - 2023/5/16 20:40:00
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乔山人

九十二岁高龄的父亲伛偻着身子,常常一个人在农具房,一待就是一大晌。

在农具房的角落里,摆放着整齐的木匠工具。墙上斜挂着大小宽窄不一的各种锯子、钻子和大小方尺;地上摆满各种刨子、墨斗、斧头、锛、丈杆等,工具箱里插满了凿子、铁锉、木锉、三棱锉等。每一件工具的把子都是用结实耐用的槐木或枣木做成的,红里透黑,油光油光,闪耀着黑黝黝的光亮,好似整装待发的战士,雄赳赳气昂昂的等待一声号令;又好似搭在弦上的利箭,耳边仿佛传来拉弓时“咯吱吱”的声响。

这些都是父亲的宝贝。年轻时的父亲带着它们走南闯北,建造了多少间民房,打造了多少套家具和农具,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如今,年迈落寞的父亲,经常会到农具房,看看他的这些宝贝们。困难时期,父亲就是用这些宝贝们养家糊口,养大了我们姊妹几个。工具们看到了父亲,好似窝里的小鸟,纷纷伸出头去,叽叽喳喳张大饥饿的小嘴,等待父亲来喂它们。父亲爱怜地拿起这个放下那个,小心翼翼地擦拭着灰尘,再给锯条、刨刃、斧刃上抹上一层薄薄的食用油,使其油光可鉴,闪耀着幽寂的光芒。心烦了给老伙计诉说一番,高兴了给宝贝们哼唱一曲,它们似乎懂得父亲的心思,安静乖巧地注视着父亲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一如当初在火热的工地上,和父亲形影不离,一起迎着红彤彤的朝阳升起,背负日落的沉寂。

打我记事时就知道,父亲是个木匠。

“串百家门,吃百家饭”是父亲的生活轨迹,平日里很少看到他的身影。不是给这家建房,就是给那家箍窑,或者是给即将娶媳妇或嫁女的庄稼户打家具。那时候没有电动工具,无论是锯、刨、凿、砸全靠的是力气。在木匠这个行当里,父亲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大到寺庙祠堂,建房盖屋的木工,小到家具上的木雕,样样驾轻就熟。从配门窗扇,到给家具上雕花镂刻无所不精。他给木柜、箱子、窗户上雕刻的花儿经常招来蜜蜂和蝴蝶乱撞,雕刻的凤凰惹得众鸟叽叽,纷纷朝拜。“二木匠”(父亲排行老二)的大名传遍了十里八乡。父亲从师于世代为木匠的权老大,据说权老大的祖上是给皇上建造宫殿的大木匠,回乡后,连县太爷也敬畏三分。

过去打造家具不像现在闸刀一推,刨子高速滑动,木花飞泻一地,一件件新潮家具三五天功夫就矗立了起来。那时候,全凭斧、锯、刨、凿、刀、钻和锤等工具手工作业,采用“榫卯结构”,根本没有钉子和粘合剂等化学用品,榫与卯严丝合缝,做出来的家具稳固而不松散,连水都很难渗透进去,传五、六代人没问题。

那时候,没钱的人家建造几间土坯偏厦房,家庭稍微殷实的农户则是用砖柱子夹胡基建造房子,有钱人就厉害了,是一砖到顶的大房。无论是什么房子,父亲都能手到拈来。木匠行当在那个年代非常受人尊敬,是名副其实的手艺人。父亲经常前脚刚进家门,后脚就有人拿着金丝猴香烟,满脸堆笑而虔诚地预约父亲给他们家盖房子,生怕父亲不答应。父亲常常说,“娶媳妇盖房,花钱没王。”咱们农民盖房子不容易,一辈子能盖几回房?人家能求到咱门上,说明是人家看得起咱,咱有啥牛皮的?咱只有尽心尽力的盖好房,别让人戳脊梁骨骂先人。当父亲告诉几月几号肯定去他家时,来人就会长长的舒一口气,就像捡了个金元宝揣在怀里,欢天喜地的回去了。

父亲常说房木匠是木匠行当里最苦的活,身体不好的人根本吃不消。父亲三岁时祖父就离开了人世,从小吃苦受累,人世间的凄风冷雨将他过早地锤炼成一个结实的西北汉子。那时候,农村大部分人家盖的都是胡基房,丈八高的偏厦房背,全靠胡基垒砌。过去没有电葫芦,全凭人撂胡基。随着房背的不断增高,二十几斤重的胡基越来越难上去了,就要在房背中间搭一个木架,架上的人接地上人撂上来的胡基,喊着号子再撂到木匠手里,而木匠需要一把手接着,转手将胡基摆放在墙面上。一般三间偏厦房起码需要五千左右的胡基。现在想起来,那一块块胡基上,不知滴了父亲多少汗水呀!

当房的主体用胡基垒砌好后,父亲就会扯出墨斗里的黑线线,在房侧面的山墙上画出房子的结构图和具体尺寸,徒弟们就按照这个尺寸开始捋木头。一般情况下,主家在建房前就准备好盖房的木料。当木匠说开始要捋木头时,主家就将那些直的、弯的、长的、短的木料拿出来摆在门前宽敞的空地上。徒弟们看到那些弯木头就喊父亲。

“你能歘,连个木头都捋不了能干啥?”父亲一边骂徒弟一边走过来打量这些木料。看到这些弯里弯拉的木头,又骂主家,“你是盖鸡窝还是盖房子?这些木头没一个能用的,全部拉走!”主家这时候就赶紧发烟赔笑脸,低声下气的央求父亲拿出看家本领将这些木料想办法用上,一椽通到底的木料买不起呀。人常说,“弯木头,端(直的意思)匠人”么。父亲经不起主家的软磨硬泡,再说马上就要上房梁了,换木头肯定是来不及了。于是,父亲就开始认真的打量这些木头,哪些可以做房梁,哪些做檩条,哪些做槽椽,哪些做檐椽一一计划好,再将那些不端正的木头用平锛削平,弯的地方用硬实的木料垫上。

使用平锛是个技术活,弄不好会伤到自己。首先将木料放地上,找人帮忙将木料的前端压住,不能让其转向。然后一脚弓腿后站,另一脚踩在木料上,右手举起平锛削脚下木头的上翘处,左手握住平锛把顶在肚脐处,防止平锛下落时用力过度或偏斜时伤着腿脚。俗话说“平锛不认人,光朝脚上寻”。他们常幽默地取笑技术不精的木匠说:“又刨到老地方了。”

父亲在家时很严肃,脾气大,常看不到笑脸,一家人都怕他。我有时甚至瞎想,父亲别回家该多好呀,起码不挨骂。直到今天,看到父亲大老远过来了,我还顺着墙角溜,尽可能不面对面,生怕被逮住挨骂。其实,父亲是一个很有幽默感的人。记得有一次父亲和另外一个木匠解扳(用大锯将圆木分解成木板),他们先在圆木上用墨斗甩好线后,将圆木捆绑在一棵高大的老槐树上,然后在圆木的两边搭好架子,用近两米长,三十公分宽的大锯,沿着墨斗甩好的线往下锯。锯着锯着,对面的木匠问父亲,“没跑吧?”父亲一本正经的回答:“跑啦!”对面的木匠赶紧跑过来看,发现并没有离线,就埋怨父亲骗他。父亲笑呵呵的说:“是跑了呀,顺着线往下跑了。”噎得对方说不出话来,父亲却哈哈大笑不止。还有一次,在主家吃饭时,馍太硬咬不动,父亲就将筷子分开担在碗沿上,将馍放到筷子上。主家见父亲不吃饭,就热情地说:“二木匠,想啥呢,赶紧吃饭呀。”父亲不紧不慢地说:“不急,我把馍馏软了再吃。”主家一听,臊得脸红到了脖子上,骂着让婆娘赶紧把馍馏热。

长大后,父亲一心想要教我学木匠,可我对这活一点都不感兴趣,死活不肯学。气得父亲直骂我,“家有万贯,不如薄艺在身。别人想学,我还不教呢,你有啥牛皮的?”无论他咋说,我就是不学。父亲遗憾地说,可惜我置办的这套家具了。

如今,因长期手握工具而导致双手严重变形的老父亲韶华已逝,须发皆白。他只能常常默默地用手抚摸自己精心制作和收藏的这套木匠工具,那上面的每一条脉络都是一段沧桑的历史,隐含了多少个感人的故事啊!在那精彩的画面里,有他辛勤的付出和骄傲与辉煌。那些昔日陪伴他创造财富,养家糊口的工具们如今也只能躺在农具房的角落里,亦如落寞的父亲,双眼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在时光的隧道里慢慢地老去……

作者简介:乔山人,宝鸡市职工作家协会会员,西部文学签约作家。扶风县作家协会会员。年以来,在文学杂志及网络先后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百余篇。

壹点号《中国憨派文学》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1
查看完整版本: 作家在线乔山人我的父亲是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