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患者的家属吗?”
“我就是患者本人。”
医生看着眼前的女士,笑容灿烂,妆容淡雅,难以想象曾是一名直肠癌患者。
魏女士,40岁,确诊大肠癌后曾去大城市进行过数次治疗,如今康复,这是第一次在老家复查。
年癌症报告显示,中国结直肠癌发病人数56万,排名第二,仅在肺癌之后。很多结直肠癌患者在出现症状时,会误以为是痔疮等其他疾病,从而延误治疗时机,最终不得不切除肛门。
一、反复便血,确诊低位直肠癌
魏女士是陕西人,从小爱吃火锅,在一次与同事火锅聚餐后,便开始频繁出现便血,一周时间都没有缓解。
生过一个孩子的魏女士误以为是妇科疾病或内痔,医院就诊,几经检查,医生把她带到了肿瘤科。内心忐忑不安的魏女士接过医生手中的报告,检查结果显示——低位直肠癌。
魏女士的母亲也曾患上低位直肠癌,医院接受治疗,她深知大多数直肠癌患者需要切除肛门才能保全性命,术后还需要造口、随身挂袋,生活质量也会因此下降非常多。
一想到这,她心生绝望。
二、两次手术,保住了肛门
检查结果后,医生告诉魏女士要尽快切除肿瘤,由于肿瘤位置距离肛门很近,需要一并切除肛门。得知要切除肛门,魏女士整个人很绝望,回家休息冷静几天后,医院寻求治疗方案。这时,医生推荐她去上海试试保肛手术,也许可以保留肛门功能。
重燃希望的魏女士立刻飞到上海,找到专家门诊,并进行一系列检查,最终顺利接受了第一次保肛PPS术。
麻醉醒来后,魏女士看到自己的腹部居然挂着粪袋,震惊的同时忍不住哭泣起来。医生解释道,为了加快术后恢复,术中实施了临时的肠造口,3个月后需进行造口回纳术,无需终生挂着粪袋。
由于病情发现及时,2次手术后,魏女士的病情已经得到控制,暂时无需放化疗,还保住了肛门。回想这一切,她笑着说:“这仿佛是一场梦。”
三、4个方法区别痔疮和直肠癌
“早发现早治疗”是抗癌的*金铁律,但对直肠癌而言,想做到这点却很难。肛肠科王洪*主任指出,早期直肠癌平均误诊率可达50%以上,最常被误诊为痔疮,其次是痢疾和肠炎。
那痔疮和直肠癌我们该如何区别呢?不妨通过4个方法进行分辨。
1、进行肛门指检
文献指出,约80%的直肠癌可在肛门指诊时被发现,而延误的病例中,约80%的患者没有做肛门指诊。肛门指检是发现肛肠疾病的重要检查,也是直肠癌的初筛。做肛门指检时,医生会用一个手指头大致确定肛门、直肠有无病变和病变的性质。
2、用症状区分
痔疮和直肠癌都有出血症状,发病部位也相同,但它们也有一些区别。
痔疮出血呈鲜红色,没有粘液,无气味,血液不会和粪便混合在一起,出血具有周期性;而直肠癌的便血颜色较深,有脓液和粘液,有腐臭气味,粪便和血液是混合在一起的,出血是持续性的。
另外,直肠癌还会出现排便的改变,例如大便变细、次数增多、便秘与腹泻交替等。部分患者还有肠胃症状,例如腹部不适、腹胀感、持续性隐痛,可能伴有贫血、无力、体重减轻、低烧等。
3、肠镜检查
肛门指检和症状判断也可能漏诊,最终应以肠镜取活组织检查来确诊。肠镜可以直接观察病变并做活检和息肉治疗,检查更加全面,但准备比较麻烦,可能需要麻醉,侵入性更强。
4、大便潜血
利用单克隆免疫试剂来检测粪便中有无微量出血,间接判断肠内是否有出血性病变,一般需要连续3天取早晨大便进行潜血试验,检查前和检查期间不可进食动物血等食物,以免造成假阳性。
四、高危人群及时检查
《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29万人死于肠癌,相当于每2分钟就有1人因肠癌而死。肠癌在40-50岁后发病率显著上升,但与其他癌症不同,肠癌的形成需5-10年时间,这给了我们早期发现的机会。肠癌是所有消化系统肿瘤中最好“治”的,早期5年生存率高达90%,晚期治疗5年生存率只有12%。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发布的《直肠癌筛查指南》指出,年龄是结直肠癌的最重要风险因素,94%的病例集中在45岁以上人群。因此,45岁以上且有以下情况,均需定期做肠癌筛查:
·患有肥胖、糖尿病等疾病;
·生活作息紊乱,长期酗酒、吸烟;
·有结直肠癌家族史;
·有Lynch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
·有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
结语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另外,日常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膳食纤维,少吃红肉和加工肉制品,戒烟戒酒,适当运动,对预防结直肠癌也很有帮助。
参考资料:
[1]为什么直肠癌最容易被误诊为痔疮.消化社区,-11-05
[2]王伯*.一文了解结直肠检查的几种方法.医脉通消化科,-11-19
[3]痔疮还是直肠癌?专家教您巧“辨”血.人民健康网,-09-10
[4]王瑾瑶.JAMA最新指南:结直肠癌发病趋于年轻化,筛查起始年龄降至45岁.生物探索,-05-27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