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痔图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DRC智库建言促消费1丨促进消费加快 [复制链接]

1#

编者按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强调年要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如何做到“三稳”?中国经济时报摘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相关调查研究报告,以飨读者。

■王微王青刘涛王念

今年二季度以来,受疫情超预期冲击和经济“三重压力”影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主拉动力作用大幅减弱,并出现由正转负的不利局面,成为稳经济大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一揽子稳增长措施特别是促消费政策相继发力,政策效果逐步显现,但居民消费预期和信心仍未走出历史低位,除汽车外的各类商品消费以及餐饮等服务消费的增长动能仍显不足。为此,建议围绕“住行”消费、服务消费、城市消费、社会集团消费等占比高、带动作用强的“大头”消费为重点,注重长短结合、供需双侧发力,尽快打出促消费“组合拳”,有力稳定提振消费预期,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进一步激发消费新动能,对四季度乃至明年经济平稳增长形成更有力支撑。

当前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作用亟待恢复

今年二季度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超预期冲击和经济“三重压力”的影响,居民消费预期转弱,信心不足,预防性储蓄增加,导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大幅减弱。二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出现由正转负的不利局面,不仅当季下拉经济0.9个百分点,也分别低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资本形成总额2.0和1.2个百分点。

为顶住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中央和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一揽子稳增长措施,政策效果逐步显现。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2.4%,拉动GDP增长2.1个百分点。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6%,而10月份同比下降0.5%,仍落后于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8%,环比增长0.12%。更重要的是,目前的投资增长主要是依靠基础设施投资所推动,资本边际效率存在递减趋势。另外,由于疫情原因,经济持续恢复仍面临不确定性风险和挑战;外需转弱的趋势显现,稳住经济大盘将更加依赖以消费为主导的内需。为此,亟须进一步激发消费新动能,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提升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促消费还须稳定“大头”消费

5月份以来,各级政府出台了多项促消费的专门政策,但除汽车消费增速明显反弹外,其他各类消费的增长势头需要加快恢复。当前促进消费恢复成为经济增长的主拉动力,需要以进一步稳住消费总盘子的“大头”,改善薄弱领域,提振居民消费预期和信心。

图片来源/新华社

“住行类”大宗商品消费整体走弱。“住行”消费是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重点领域,也是大宗商品消费的主要内容,在消费总盘子中占比接近40%。在“行”的方面,虽然6月份以来汽车类零售额连续保持15%以上的同比增幅,但10月份仅增长3.9%,1-10月份增长0.8%。在“住”的方面,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持续回落,新房、二手房销售低迷,连带家具、家电、家居用品及装修材料等商品消费整体走弱。1-10月份家具、建筑及装潢材料零售额同比下降8.2%和5.3%。

餐饮等服务消费持续低迷。今年以来,疫情出现多发散发,接触性、集聚性服务消费持续受到供求双侧的冲击影响。一方面,大量服务业小微企业陷入经营困境,74%以上的小微企业出现营业收入下降,歇业、闭店乃至倒闭企业数量明显上升。另一方面,服务消费比重进一步回落。年前三季度,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4.1%,比上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10月份餐饮收入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18%,同比下降8.1%。同时,疫情反复下,居民远途出游受到较大限制,假期消费难以释放。

大型城市消费带动作用放缓。城市是我国消费实现的主阵地,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6.5%在城市中实现,其中排名前10位的大型中心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占比达到24.1%。今年以来,10个大型中心城市均不同程度受到疫情影响,城市局部或全域消费市场多次被迫按下“暂停键”。10个大型中心城市消费增长乏力、带动作用减弱尤其需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