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柏微谈(总第88篇)安全系列谈之88
工程建设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是造成人的伤害、物的损失的先决条件,各种人身伤害事故离不开物与人这两个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绝大部分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通常也可称作事故隐患。在人与物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根本的,因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的背后,实质上还是隐含着人的因素。人身伤害事故就是人与物之间产生的一种意外现象。分析大量事故的原因可以得知,单纯由于不安全状态或者单纯由于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事故情况并不多,事故都是由多种原因交织而产生的,其中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共同作用导致的事故占绝大多数。
一是人的不安全因素
人的不安全因素,是指影响安全的人的因素。也就是说,能够使系统发生故障或发生性能不良问题人的不安全因素或违背设计及安全要求的错误行为。
1.人的不安全因素可分为个人的不安全因素和人的不安全行为。
个人的不安全因素是指人员的心理、客观、生理、能力、行为中所具有不能适应工作、作业岗位要求而影响安全的因素。从心理上分析,不安全因素是指人在心理上具有影响安全的性格、气质和急燥、懒散、粗心等情绪。从客观上分析,不利因素主要是不适合工作作业岗位要求的疾病,疲劳和酒醉或刚睡过觉,感觉朦胧;年龄不能适应工作作业岗位要求的因素;体能不能适应工作、作业岗位要求的因素;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不能适应工作、作业岗位要求的因素。从能力上分析,不安全因素包括知识技能、应变能力、资格等不能适应工作和作业岗位要求的影响因素。
人的不安全行为,通俗地用一句话讲,就是指能造成事故的人的失误,是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是人为地使系统发生故障或发生性能不良问题,是违背设计和操作规程的错误行为。
2.不安全行为在施工现场的类型:
(1)不按规定着装。(2)物体存放不当。(3)使用不安全设备。(4)以人工代替工具操作。(5)攀坐不安全位置。(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7)造成安全装置失效。(8)有分散注意力行为。(9)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10)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11)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12)没有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13)在机器运转时进行检查、维修、保养等工作。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1)作业的速度不适当。(2)技能不熟或经验不足。(3)业务知识不足或工作方法不当。(4)违章作业,但又不听从、不注意管理者的提示。
3.防止产生人的不安全因素:
经对事故案例分析,有90%不是因技术问题所致,都是违章造成的。是由于没有安全技术措施,不做安全技术交底,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违章指挥或违章作业等原因造成的。
二是物的不安全状态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外部因素。包括机械设备及现场环境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通常将此称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物的不安全条件,也有直接称其为不安全状态。
1.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有“五大缺陷”,即:防护保险方面,放置方法,作业环境场所,保护器具信号、标志和个体防护用品,物(机器、设备、工具、物质等)本身存在的缺陷;还有外部的和自然界的不安全状态,作业方法导致的物的不安全状态等。
2.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主要类型有防护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施工场地环境不良,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三是管理行为方面的缺陷
1.指派不具备安全资格的人员上岗,不考虑工人的工种与技术等级进行分工。2.没有工作交底,没有安全技术措施,没有创造生产安全的必备条件。3.擅自变更安全技术措施。4.擅自决定变动、拆除、挪用或停用安全装置和设施。5.擅自决定设备带病运行、超出力运行,而没有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安全保障措施,或是让职工冒险作业。6.不按规定给职工配备必须佩戴的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7.对作业场所危险源辨识不清并指令人员操作。8.职业禁忌症者未及时调换工种。9.发布违反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安全法律、法规、条例、标准、规程的指令的行为。
施工安全典型案例暨纠正法
典型案例暨纠正法(1)纠正违章不及时转瞬之间酿伤害
某管理干部在施工现场检查时,发现多名工人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但没有立即纠正,而是通过电话向部长汇报。就在部长赶赴现场处理时,得知已有一名工人不慎从高处坠落并致伤。常说“发现问题靠本事、解决问题靠忠诚”,这句话一点也没错。发现并纠正习惯性违章作业,人人有责,不只是一个部门、一个人的事。实践表明:反习惯性违章没有“过路客”“旁观者”,更没有“局外人”“份外事”。
典型案例暨纠正法(2):赶工期:铲车运行旁有人工作业
不留神:挖吊掉物砸伤干活人
某施工项目为赶工期,铲车作业与人工作业同步进行,有的工人在铲车运行一旁拾拣报废钢筋,突然从铲车挖吊中掉下一块木板,恰巧打在一名工人的脚上,致轻伤。
在有可能突然下落的设备下面工作,存在很大危险,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有的项目部对物的不安全状态重视不够,特别是对劳动安全危险区域分析研判不深入,管理控制不严格,使劳动安全的险情不断。所以,在有可能突然下落的设备、物品旁从事作业时,必须制定明确具体的控制措施,并强化安全保护、防范工作。
典型案例暨纠正法(3):外墙保温施工掉泥块既砸伤人员又引发纠纷
某工程架子队在一段院内的门卫房处进行外墙保温施工,突破掉下一个硬币大小的水泥块,恰巧砸在门卫一名保安人员的头上,造成头顶“起包”,入院治疗支出1.2万元。事后,该人向施工架子队索赔数十万,并引发法律纠纷。
在厂区或院内人员出入较多的场地施工作业,一定要加强行人安全防护工作,既要设置周全可靠的安全防护网,又要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行人安全防护工作,绝不可麻痹大意,掉以轻心。
典型案例暨纠正法(4):违规使用钩机拖运伤及行人“惹官司”
某施工队在一单位院内进行热网改造施工,由于室外热网管路走向调整,将退回进场的部分采暖管道,当经销商到现场将管道用钩机拖运装车并拉回时,将经由此处的一个人刮倒,造成左胫骨外侧平台塌陷,左胫骨近端骨折。事发后,第医院,并全程垫付所有治疗、护理费及相关费用8万元。伤者虽然康复出院,但仍向老板索要27万元赔偿费,并由此打起了“官司”。
在厂区或院内人员出入较多的场地施工作业,一定要对各种机械动力设备严格管理,不但要办理进场通行证,指定行走路线,而且要进行安全防护。特别是用钩机拖运装车时,更应格外小心翼翼,切不可心存麻痹大意,掉以轻心。
典型案例暨纠正法(5):违规指挥斜拉吊物拉走“一条人命”
某公司工地一名管理人员指挥吊运锅炉护板,由于吊车离护板距离较近,本应移动吊车再起吊,他却指挥吊杆成45℃角,让吊车回钩,斜拉护板,造成吊车倾覆,一节吊杆弯曲倒地,将一名作业人员砸死。要讲清斜拉吊物存在的危险,作为工地现场指挥人员更应带头执行安全规程,严禁斜拉吊物。对指挥斜拉吊物的,工人有权纠正或拒绝作业。
典型案例暨纠正法(6):贸然摘钩砸伤5人
某公司在吊装除尘器出口烟罩盖板时,盖板到位就摘钩,两分钟后右侧卡头焊缝开裂脱落,左侧卡头焊缝也断裂,使盖板向下翻转落地后,将5名工人砸伤。应讲清吊件到位即贸然摘构的危险。吊装的物件就位后,应检查是否稳固,确已牢固后方可摘钩,对不经检查吊物而贸然摘构的,应及时劝阻并予以处罚。
相关案例链接:
案例1:违规框构顶进施工路基下沉酿事故
概况:某施工队进行框构桥顶进施工。D梁大连侧顶进方向左侧采用片石支墩,由于支墩质量不良、基础积水,导致支墩下沉,项目部管理人员和设备管理单位监控人员均未发现。当日导致路基下沉,并影响行车,构成事故。
原因:现场管理干部不履行监督管理责任,没有及时发现处理支墩质量不良、基础积水,可能导致支墩下沉问题。施工队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框构桥顶进环节是安全的关键时段,没有密切检查顶进状态和变化情况,没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线路变化并采取有效措施。施工队队长离开前未对现场的状态进行彻底检查,也没有指派其他人员现场管理。
整改:对重点施工安排专业管理干部,深入现场跟踪指导、落实包保责任,确保项目施工规范达标;全面查摆施工存在的管理问题和违章作业问题,提高施工人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杜绝类似问题的发生。
案例2:安全预想不细 司机操作不当防护员不尽责 线上翻斗车侧翻酿成事故
概况:某施工队在一专用铁路线上新建路堤填筑施工,一辆自卸翻斗车在边卸边动车中,由于前一天夜间下雪,车上部分填筑料被冻结在车厢一侧,车厢失去重心,侧翻在新路基与既有线之间,影响行车并被定事故。
原因:翻斗车在卸土时,司机将液压缸支臂支起过高,动车时未收回,加之在卸土过程中顶部冻土偏载,重心偏移,车体侧翻侵入线路。没有认真落实“一人一机”防护制度,防护人员没有发现和制止司机违规操作,失职失责。施工人员存在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特别是对施工的关键环节重视不够。
整改:强化对车辆驾驶员和安全防护员的岗前培训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施工队要对每项施工提前研判,制定切合实际并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深入开展事故案例教育,坚决克服疏忽、大意和懈怠思想。
案例3:配合不当指挥不当操作不当 框构顶进施工延时封锁近2小时
概况:某施工队在进行框构桥施工,顶进到位后要临时天窗进行线路整修,拆除大框构前端抗横移梁。作业一组接到命令后开始整理线路,作业二组拆除抗横移L梁。在拆除抗横移梁时,由于上下配合不当,指挥不当,在上部还没有把横抬梁全部脱离L梁时,桥下挖土过大,使L梁断裂并击打横抬梁,线路横移,不能按时开通线路,延时封锁1小时57分。
原因:指挥失误不当,桥上动作慢,桥下钩机司机超挖,没有正常放坡,造成L梁自由脱落、失控,击打横抬梁造成线路横移,危及行车安全,是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施工负责人安全意识不强,对抗横移梁埋深不足,放坡不够等问题没有及时指出,造成框构桥到位后,抗横移梁离框构距离太近。项目部野蛮施工,抗横移梁位置凭经验随意干,野蛮干,没有考虑桥高和土质问题,对安全风险不清楚,为事故埋下隐患。
教训:管理干部安全意识淡薄,对施工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也没有安排有经验的干部跟班包保。施工人员野蛮施工,没有执行标准和规定。施工队管理人员失职失责,对出现的隐患问题没有及时制止,存在侥幸心里。
整改:对项目部、施工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严格按设计施工,按规章制度办事,不野蛮施工,不违章作业;安排有经验、技术能力强的干部跟班作业、指挥指导;按设计要求满足线路加固跨度、支墩深度、放坡坡度,对施工关键地段派认真负责的管理人员死盯死守,确保营业线施工绝对安全。
案例4:装载预制侧板偏重造成车轮悬空脱轨
概况:某施工队在对装卸车的站台进行改造施工时,利用平板车装载站台预制侧板,因装载偏重,造成车轮悬空、轮缘辗上轨面脱轨,构成事故。
原因:使用平车违规装载,使平车发生偏重;装载的站台预制板没有按规定设置加固设施。相关单位没有安排专业人员对装载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教训:“安全第一”的意识树立不牢,没有针对现场实际研判安全风险,对施工人员教育培训、作业交底流于形式,导致施工人员违章蛮干,对出现偏载问题没有足够重视,存在侥幸心里。施工现场管理混乱,项目部不安排管理人员进行检查验收,任凭施工人员胡干蛮干,导致现场失管失控。
整改:组织召开现场会,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提高安全意识,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对装载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实作培训,明确装载规定要求;安排专业人员到场监控装载过程,对装载完毕的平车检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