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痔图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典名著导读课,究竟该怎么上以王崧舟老师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910787.html

《红楼春趣》是五下二单元的课文,节选自《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的结尾处,《红楼春趣》这个题目是编者加上去的。曹雪芹把文中的人物形象鲜活地刻画了出来,而且展现了一幅春趣图景,放风筝的细节也暗示了人物之后的命运。

究竟如何上古典名著导读课呢?王崧舟老师确立了四个目标:1.了解人物性格。2.把握名著精髓。3.渗透版本意识。4.激发阅读期待。快来看看王老师的这节课吧!

一、课题导入,渗透方法

1.生齐读课题

2.师引导学生看清楚课文注释1。

指名读注释。

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

师:文章选自哪部中国古典名著?

师:文章选自第几回?

师:这篇文章原来的题目叫不叫《红楼春趣》?

引导学生在题目下面写“曹雪芹”,师板书。

3.师:中国古典名著可以怎么读呢?

出示交流平台四个小伙伴的建议。

学生分别读四个建议。

师小结四个方法:

联系课文,猜测意思

难解语句,暂且放过

借助资料,扩大了解

结合影视,加深理解

二、运用方法,理解词语

1.师:预习了吗?你们在阅读中一定发现选文有不少难词、新词和陌生词。

2.引导学生回忆落在潇湘馆枝头的大风筝,指名学生读探春、黛玉的语言。

出示其中两个词:忌讳晦气

师:猜猜看“忌讳”是什么意思?

生:不好的习惯。

生:因风俗习惯或个人原因形成的禁忌。

师:从这句话里能找一个近义词嘛?

生:禁忌。

师:用大白话说就是?禁忌,能不能做?

生:不能做的。

师小结:不能做的不好的事。

师:联系黛玉说的,探春说的忌讳就是黛玉说的——?

生:晦气。

师:这叫联系——?

生:上下文。

师:这叫下文。我们继续联系下文。黛玉口中的“晦气”联系下文你就知道是黛玉身上的什么?

生:黛玉身上的病根。

师:那个时候放风筝就是放晦气,谁想捡回来风筝?这就是探春口中的——?

生:忌讳。

师:这也是黛玉口中的——?

生:晦气。

师小结:联系上下文,查词典,生活经验的积累我们读懂了这些词语。

生齐读探春、黛玉的语言。

3.师:别人放过的风筝不能放,只能放谁的?自己的又不在身边,她只能干什么?(板书:拿风筝。)

出示句子。

1)引导生读三遍。

2)指名读。

出示词语1:高墩宝钗敞地

出示词语2:高墩剪子股儿籰子

师:没有注释、插图,遇到古典名著时,碰到这样的难词、新词、陌生词,怎么办?

生:借助资料来理解难理解的词语。

师:她打算是死扣。

生:可以猜测意思。

师:能猜出来吗?别死扣的。

生:可以略过去。

师小结:是啊,大概知道这个和什么有关就行了。

4.既然自家的风筝拿来了,就应该干什么了?(板书:放风筝)

指名读句子。

读拟声词“豁喇喇”。

师:指的是什么声音?

生:籰子发出的声音。

5.师:我们把难词、新词、陌生词捋了一遍,大概意思懂了吗?其实在捋难词、新词、陌生词的过程中,也已经把什么捋清楚了?

生: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课文的起因、经过、结果。

师:就是事情的发展顺序。

观课感悟:王老师既巧妙地抓住了“放风筝”这条线索,又引导学生顺着文章结构疏通了难理解的词语,可谓“一箭双雕”。

三、品读语言,走进人物

1.师:学中国古典名著光把这些捋清楚了,够不够?

生:课文的中心。

师:套路,套路没用的。

生:课文中的人物。

师:老江湖。有名有姓的你说一个人物。

生依次说知道的人物。

2.师:那么多人物中。曹雪芹笔墨最多写的人物是谁?

生:贾宝玉。

指名读任务单,所有学生完成任务单。(4分钟)

3.出示句子,指名读。

师:谁写了批注?

生读批注。

师小结:他率真,直率,心思细腻,带着这些理解我们再来读一读。

生齐读宝玉的语言。

师:一个偌大的荣国府,得有多少个丫头啊!一个丫头有一个风筝,那得有多少个丫头啊!宝玉却认得,你读出了什么?

生:心细。

师(笑):有点儿失望,我对你期望是很高的。

生:记忆力好。

师(笑):哪壶不开提哪壶。

生:好像是天真。

师:跟你一样,天真。是的。

生:怜香惜玉。

师(大笑):孩子,你想的太多了。

生再读宝玉的语言。

4.再读宝玉放风筝的语言,生读批注。

生:随和,忍让。

师:说说看。

生:他要了大鱼,没有,这是随和。又要了个螃蟹,也没有,这是忍让。

生:直率,相放风筝就放起来。

生:开心。

师:我一点儿都不开心,开心是性格吗?是心情。

生再读。

师:宝玉第一回想要大鱼风筝,没了,跟他商量过吗?宝玉第二回想要螃蟹风筝,结果又没了,跟他商量过吗?这要是碰上别的公子哥,极有可能会怎么做?

生:火冒三丈,可能会气得大叫起来。

生:可能气得直接过去干架。

师:读出了什么?

生:宝玉没有公子哥的架子。

师:写了吗?

生:爱面子。如果把他打一顿,比较丢脸的,然后如果就直接忍让。一般人家都会感觉他心地善良,喜欢跟他交朋友。

师:那是爱面子吗!不是。那你把宝玉看低了。

5.师:宝玉还真没有架子,他随和,他真随和。继续假想,他第一次要的是大鱼风筝,没有送走,第二次要的是大螃蟹,假设也没有送走?现在这个美人风筝也在。当这三个风筝同时出现在宝玉眼前的时候,以你对宝玉的了解,你猜他一定会要哪个风筝?

生:美人风筝。

师:说理由。

生沉默。

师:理由就在话里。

生读:美人风筝做得十分精致。

生:心中欢喜。

生:便叫放起来。

6.出示宝玉小时候说的话,生读。

师:宝玉口中的“女儿”可不是现在口中的女儿,那是在他看来心地纯粹的青春少女。那个社会有个词叫“男尊"——?

生:女卑。

观课感悟:这个地方联系到了社会背景,王老师分析了宝玉这个形象爱“美人”背后的内涵。

7.出示宝玉反应的句子,生再读。

梳理宝玉反应,“说”“放”“摔”“指”“说”。

师:是说不是骂。设想一下假如这个时候放的是鱼风筝,宝玉一定会怎么做?

生:一跺脚跺个稀烂。

师:为什么呢?

生:这是个“美人风筝”。

8.师:所以在《红楼春趣》当中,除了写到的这个贾宝玉是宝玉口中的浊臭逼人的男子之外,开个玩笑,其他写的都是让宝玉见了清爽的女儿,说一个。

生依次说出名字。

师:原来曹雪芹写《红楼梦》就是要为这样的女儿立传。

四、渗透版本意识,探究黛玉形象

1.师:读过第七十回吗?和你们读的《红楼春趣》一样吗?我找了一段资料,专心致志地看。

师引导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两个版本“脂本”和“程本”。

2.师:想不想看这两个版本的区别?

播放脂本音频。

师:最后把风筝放走的是谁?

生:紫娟。

师:不是放风筝可以放晦气吗?黛玉为什么不放?

出示黛玉的句子“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

师:说说你对黛玉的印象。

生:哭哭啼啼。

生:多愁善感。

生:聪慧敏感。

师:她从小寄人篱下。孩子们,这样的黛玉突然意识到一旦把风筝放走,那飘飘摇摇的风筝会怎么样,会怎么样,还会怎么样?她说出那句话时,心里究竟在想什么?打开作业纸,此刻你就是那个孤苦伶仃、心思敏感的黛玉,这一刻你在想什么?把它记下来。

3.播放《枉凝眉》二胡曲,生写黛玉心理活动。(10分钟)

4.师:请所有打了星号的林黛玉起立,一起来听听那一刻黛玉怎么想的?看着在空中飘飘摇摇的风筝,黛玉心想:

生:这风筝可不能放。这风筝终究是会落下,落到谁家?还是个谜落到人家家里,这病根不做带给别人了吗?我可不能这么做啊!不过放风筝这那么有趣,是不是可以试一试呢?但是别人怎么办?病根可不能带给别人。

生:如果把风筝放走,风筝可能会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没有人要,就会像我一样孤苦伶仃,我可不想让风筝变成这样。要是被人捡走,那么会写,就会被人捡走,别人就会生病,所以还是不要把它放了吧?

师:你们都走进去了,走进了黛玉,走进了她的内心世界,当你懂了黛玉的这些心思,你才懂她说出的这番话,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5.师:你们猜宝玉听了黛玉这样说,他会怎样做呢?

生:帮林黛玉放走病根。

播放脂本《红楼梦》。

师:当宝玉说他去做伴吧,他是在替谁做伴啊?因为宝玉的心中装着谁?因为宝玉懂谁?懂黛玉的什么?懂对方的心的人叫什么?

生:知音。

师:黛玉懂宝玉吗?

生从文本中找到黛玉的话,生齐读。

师:都在嘲笑宝玉,而黛玉切说那是顶线不好,这是在干什么?

生:嗯,这是在安慰宝玉。

师:因为她知道这时候宝玉需要—?

生:安慰

师:黛玉懂宝玉的什么?就是宝玉的什么?旁边还有宝钗呢,宝钗这样说了吗?旁边还有探春,探春这样说了吗?

6.出示第三回宝黛相见,描写两个人第一次见面的印象,生齐读。

7.还不够,真正的知己还要继续往前走。在《红楼梦》第32回史湘云劝宝玉做两件事,第一多去会会那些当官的,第二多去读读那些考科举的书,宝玉立马转身就走。这个时候袭人给他打圆场,我给也是这么说的,几乎他叫什么林,不知闹到什么程度呢?你听宝玉怎么回答?

生:黛玉是宝玉的知己。

8.出示第70回林黛玉写的一首很长的诗。节选最后八句,师生共读。

出示宝玉读后的感受。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宝玉知道这首诗是出自林黛玉。

师:他怎么知道这诗是谁写的?

生支支吾吾回答不上。

师:说的是谁的感情?

生:林黛玉。

师:宝玉看到桃花的时候,他会想到谁?

生:林黛玉。

师:当他看到桃花随风飘零的时候,这像谁一样?

生:林黛玉。

师:桃花桃花一样怎么样?

生:桃花一片一片一片的飘落。

师:林黛玉也可能会像桃花一样?

生:离开。

观课感悟:本来这个孩子是说不上的,王崧舟老师不急不躁,弓着腰一步步引导她,慢慢地引导孩子说出了贾宝玉的心理想法。

9.师:宝玉懂谁,这叫什么?

生:知己。

师:可惜,后来黛玉死了。

播放87版《红楼梦》视频,师板书:叹知己无缘。

师:《红楼春趣》学到这里,你肯定有问题。

生:黛玉是怎么死的?

生:为什么说叹知己无缘?

师:哦,为什么知己他们最后不能在一起?

生:为什么作者要把林黛玉写死?

生:是不是作者也是这样的?

师:是个非常好的有问题,你有天才的敏感。

师总结:但是你们想解决这些问题,想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一条,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好好地去读一读《红楼梦》。

观课感悟:听到王老师说“下课”的时候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相信上课的孩子们也是这样的感觉。带着问题来上课,而下课的时候,孩子们带着更多的问题想去走进《红楼梦》。这无疑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01

01

观课小记:

一、一节有灵*的课

王老师将《红楼梦》的精髓总结为了一句话“为女儿立传”。四大名著中,《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中的女性角色都是配角,而《红楼梦》不一样。上课时,孩子们读到贾宝玉喜欢美人风筝时,都笑了。王崧舟老师借此契机,带着孩子们理解了贾宝玉为什么偏爱“女儿”“美人风筝”。这也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了贾宝玉这个人物形象.

二、一节有深度的课

王老师把这节略读课文上的很有深度。为什么呢?王崧舟老师说设计这节课的基本理念是“立足课程,超越课程”。什么是立足课程?就是达成课程的基本目标,即引导学生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