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近前。
而我们总在遗忘着有关生活的细节。
餐食是一日必备,而食物的味道与人的味觉,是否也可以留驻?
花期有时限,是否可以以书作花,成为屋中的另一株可爱盆栽?
日常细碎,是否可以将一串串有关每日的书简,也串起一书生活档案?
再或者缝纫你的猫咪布偶,用火柴燃起周历盘香,将好奇心封存为坐垫……
△本届书展主展馆:McaM明当代美术馆。超过平方米的室内空间内,共位参展方到场,其中32家国际出版单位以委托方式展出近千种出版物。?abC艺术书展
在第七届abC艺术书展“游牧与想象”上海站中,我们探访了从五湖四海前来展示的机构与书摊主们,在他们的出版物、zine与独立设计手作中,看见了生活的多重可能性。在我们自处的个人空间中,也许平实的房间,与其中不经意间瞥见的物什,也可以多一些柔和生机。为植物,为食物,为书,也为生活立起一座座柔软的纪念碑。
“主编书架”
饮食书本,饮食男女
△“主编书架”?吃的ReallyWant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春寒料峭,而热腾腾的食物仍能浸润人的身心,无论是个人独处还是与三两好友一起。独立杂志《吃的ReallyWant》以饮食书本代酒,不断寻找、收集着各种各样的食物,以此记录与研究浸透着“人”的味道的内容,展露着真实生活的可爱。
△《吃的ReallyWant》,第1-2期,(年至今),大瓜×李珊珊,PSA“零食”展览现场?吃的ReallyWant
“主编书架”是编辑自出版的艺术项目,在海纳百川的上海,消费文化令许多曾存在过或正在创造的东西持续流转着,主编由此搜罗了大量的美食“遗迹”。他们常以街头观察、亲身探访介入市井生活,将心比心,记录着人们在家庭叙事、消费社会、身份认同的自我表达,生活的多重感官体验由此延展。
△《食光记忆:12则乡愁的滋味》?吃的ReallyWant
在书展现场,他们带来了60余本收藏,在“主编最爱TOP8”、“不只是消费”、“得闲饮西茶”、“打造梦想面包屋”与“中华厨神”等编辑单元中,包含了食物、人群、消费文化与怀旧设计等多个方面。《得闲饮西茶EatsmeetWest》也是一本书的名字,它对香港“传统西餐”、“华人西餐”和“港式茶餐”的历史和故事娓娓道来,展露着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与碰撞。而现场的裱花西点蛋糕,也如同书本,呈现着跨越时空的饮食男女的共同时刻。
△“主编书架”书展现场?吃的ReallyWant
以书做花
RuthVanBeek
△“HowToDoTheFlowers”?RuthVanBeek
现代人难以探索原始密林,却仍可以在自家小屋中造一座小花园。植物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状似沉寂的书也许也能焕发另一重生机。
△“HowToDoTheFlowers”?RuthVanBeek
荷兰艺术家RuthVanBeek的实践来自对纸本的破坏与拼贴,并创作出新的书籍作品。上世纪50至70年代的书籍和杂志是她的灵感来源,正如作品名为“HowToDoTheFlowers”,也是对常见的家政书籍名的戏仿。艺术家的作品是活泼与奇异的,主题包括照料盆景树、仙人掌等植物,也受日本插画艺术的启发,是对日常居家生活的不日常想象。
△“HowToDoTheFlowers”?RuthVanBeek
而最终,想象与创造也使她的作品作为某种植物,更为长久地居于人们的生活空间之中,也激发着与其共处一室的人,对于生活可能性的想象与行动力。
“串页成书”
失落的档案重回生活
△“QuickcrosswordNr.92V11Naranja”?MartinLaRoche
平行所·叉书店EndpaperTalks线上书会的线下展览,由18位创作者、艺术家、出版商和艺术机构,以书为媒介,串联起不同时空中的情境,也展现不同角色的人们与书的互动。
参展艺术家MartinLaRoche,便在他六米立轴印刷的折页书“QuickcrosswordNr.92V11Naranja”中,以图像记录了曾被不同环境遗忘或摒弃的档案。通过对归档实践的重新审视,艺术家纪念着更宏观意义上的人类文明。却也是更为细微的体察,如同这几片依然如旧的天色,我们平日抬头即可得见,我们的日常一书页,便即文明的档案。
△“QuickcrosswordNr.92V11Naranja”?MartinLaRoche
如我们一般
其他的同行者
PART.1
周而复始周历
以盘香与火柴燃起生活
△“周而复始周历”?out.ostudio
这本五十二页的RISO印刷周历,配备了四盘彩色盘香与一盒火柴。相比月历,一周的更替更符合现代人生活的时间历法与真切感知。而盘香与火柴,作为一簇微小火光,却能给予平静重复的时间循环,一些不规律而灼热的心脏跃动。
△“周而复始周历”?out.ostudio
PART.2
studiododo
纤维布帛间的柔软日常
△工作室外景?studiododo
studiododo工作室由艺术家度度创立于年,位于广州海珠区怡乐路和新港西路交界的远洋宿舍。工作室专注于版画和纤维艺术的创作、教育和推广,与瑞典西部版画家协会有长期合作交流项目。
年,艺术家便已开始从岭南热烈奔放的植物与文化中汲取灵感,以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为题材、以手工印染缝纫方式,制作日常纺织用品和纸本作品。在本次书展中,她带来了一堆疫情居家时创作的小物件。
△书展现场?studiododo
自制创口贴与内服药老药包,承载的是对自愈的体察;凤尾鱼纸罐头,倒是对百无聊赖的居家时光的自我解嘲;陪伴度度的小橘猫,被她用布袋公仔复刻,是温情的日常纪念……所有这些手作,都基于物料天然的材质,也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料的浪费,是用跨文化的现代设计向传统女红文化的致敬,也是对居家日常的细密观察与感知。
△书展现场?studiododo
PART.3
鹅卵茄EggPlant
坐在奇怪坐垫上,每日保持一股好奇心
△”为什么是茄子?“?鹅卵茄EggPlant
为什么茄子的英文叫“Eggplant”?它与蛋应该没什么关系。
鹅卵茄EggPlant在对eggplant英文一词的凝视中,意识到茄子的命名可能由一颗形似鹅蛋的白茄子而来,而在这个词成型的背后,又包含了更为发散的类型学、造词现象及图像翻译等方向的讨论,也由此探索着艺术与生活间的黏合与缝隙。
△书展现场?鹅卵茄EggPlant
一个茄子坐垫,便能让你的问题与可能的答案融入生活,静坐,等待下一个灵光的到来。
以书作花,或串页成书;将具有赏味期限的食物制成书本珍藏,抑或燃起盘香,为平静的日常带来一簇火苗……都是个人生活的生动细节,陪伴着我们,一同为日常生活,立起一座座柔软的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