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报道说
抗疫医务人员零感染
那就奇怪了
同样是人
难道病毒见了医生会绕道
非也
告诉你吧
是因为
他们有行走江湖的“独门秘籍”
——正确的防护措施
中国CDC日前发布了《医务人员职业健康促进指南(试行)》,一起来看看是如何要求的。
医务人员可能接触的生物性危害因素有哪些?
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如SARS冠状病毒、新冠病毒、HIV病毒等)、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
哪些岗位风险较大呢?
常见工作岗位包括感染性疾病科、急诊科、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等。
是不是戴好口罩就行了?
要做好防护,首先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点:
(1)建立职业暴露上报制度,对已知和未知生物性有害因素职业暴露进行风险评估,按照相应职业暴露处理规范进行处理和上报。
(2)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和传染病报告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及疑似患者,尽早采取隔离措施。
(3)建立标准化操作程序,详细说明每类个人防护用品选择原则和正确佩戴方式,减少职业危害暴露。
(4)开展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培训,包括个人防护用品的穿戴、去污和脱摘等。
不同岗位个体防护级别有什么不同?
选择个人防护用品应按照个人防护用品选择原则,并考虑适合性、密合性、舒适性等因素。穿戴和脱摘个人防护用品严格按照标准化操作规程进行,并做好穿脱后的检查工作。
各级防护要求如下
基本防护
一级防护
二级防护
三级防护
工作过程中,一旦接触了可疑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或进行手消毒。此外,应当严格做好锐器伤防护措施。
致敬所有在抗疫战线上的医务人员
谢谢你们的奋不顾身
谢谢你们的默默坚守
谢谢你们的毅然逆行
为我们扛起了希望
撑起了健康
最美逆行者
来源:健康广东
#小贴士:返乡过年要测核酸吗?会被隔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