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人类都生活在一个有规律的世界里。
大自然有其运行规律,太阳东升西落,月有阴晴圆缺,从春华秋实到万物凋零,都是大自然赋予的美。
同样,人文科学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我们在难过的时候,都需要朋友的陪伴;都想获得群体的认可;都会区别对待喜欢与不喜欢的事物;都会珍惜来之不易的事物等等。
正是因为人类的行为是有规律的,是一套固定的行为模式,我们才能影响他人,同时也被别人影响着。
这本《影响力》的作者是罗伯特·西奥迪尼,他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博士,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协会的主席,是全球知名的说服术与影响力研究的权威专家。这本《影响力》是一本社会心理学畅销书,被翻译成26种文字广为传播,在消费者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类常年位居榜首。
1
先问你一个问题,是什么让你春夏秋冬不辞辛劳地挤公交、挤地铁,去一个地方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客户斗智斗勇,与同事明争暗斗?
是升职加薪的愿望。其本质也就是利益。
因为有利益,各行各业完全不相关的人走到了一起,互帮互助,合作共赢。这就是心理学上的互惠原理。因此,你会看到一本或许不太好的书,有很多人给他写推荐序,他们是借彼此的名气互相推荐,目的就是提高销量。
人们不仅因为心怀各自的利益,走到一起,还会因为对方给了利益,却不能给予回报而感到愧疚。
比如,你结婚的时候,好友给了一千块的份子钱,但是他结婚的时候,你太忙忘记了时间,事后一想起来,你肯定会赶紧补上,并向他道歉。
互惠原理是人类生存和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试想一下,在远古时期,别人在你饥饿的时候给了你食物,你却没有什么表示,下次他肯定就不再这样做,而是把食物储存起来,甚至扔掉。在食物短缺的时代,如果大家都这么做,人类就会灭绝。所以帮助别人,也是在帮助自己。
不仅是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也是如此。墨西哥和埃塞俄比亚常年有较好的友谊。年,墨西哥发生了强烈地震,埃塞俄比亚因为干旱和内战,百姓死伤无数,遍地饿殍,但埃塞俄比亚仍然不顾自己的悲惨境地,向墨西哥捐款五千美元,这笔钱对于墨西哥来说算不上有力的帮助,但对于自己却是一笔巨资。
究其原因,是因为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时,墨西哥提供了援助,虽然已经过去了50年,但它仍然没有忘记当年的恩情,在友国需要帮助的时候,毫不犹豫地贡献一份力量,以此来减弱愧疚感。
互惠原理不仅可以用在熟悉的人和国家身上,还可以用在陌生的人身上。
美国一位不太知名的大学教授,做了一个小实验,他随机抽选了一些人,在圣诞前几天给他们寄圣诞贺卡,随后他收到了无数张来自全国各地的贺卡,他们和教授互不认识,只是因为互惠原理,人们想要偿还这份祝福。
互惠当然对双方都有好处。有个问题是,互惠的量是怎么确定的呢?在回报别人时,如果没有考虑合适的量,就容易掉了一个陷阱,触发不对等交换。
有个笑话是这么说的,有个人驾车闯红绿灯,被交警逮住了,他向交警求情说,我上有老下有小,大哥你放过我吧,请你吃饭。交警心软放过了他,在吃饭的时候,他得知交警的妻子没有工作,出于报答的心理,就让他妻子去自己的公司上班,每月开块钱的工资,基本什么都不用做。几个月后,交警的妻子跟上级不和,被开除了,公司给了很大一笔补偿金。这样一来,他不仅损失了好几万,还伤害了兄弟情谊,真不如当时坦率地交罚款呢。
对方给了一点儿恩惠,我们就会产生亏欠感,一旦开始回报,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付出更多。因为亏欠感会让人感觉很难受,你会找很多机会去消除这种感觉。
互惠原理本质上就是一种妥协,你帮了我,我就要帮你,同样的逻辑是,你后退一步,我也应该后退一步。
在人际交往中,有一个拒绝——后撤效应,指的是对方提出一个请求,我们无法答应,但如果他做出一步退让,提出小一点的条件,我们就很可能答应。
比如你的朋友要买车,他想向你借1万块钱,但你也急用钱,不过,直接拒绝很伤感情,你会说:“抱歉啊,我没有那么多。”对方会退一步说:“好吧,那你可以借五千吗?”你想了想,他都退一步了,我再坚持是不是不太好吗?于是你答应了他,完全没想到的是,你借了钱以后,剩下的钱勉强够一日三餐。
拒绝——后撤效应的本质就是,既然对方已经退步,我就不要太强硬,我也应该让步,这才不伤和气。
以上,互惠原理虽然可以帮助你获得利益,但同时也可能让你处于不利地位,在接受对方赠与的“馅饼”时,就要做好偿还的准备。
2
在借钱的这个例子中,你答应借给他五千块钱,随后挂了电话,你打开支付宝,转账,输入金额,在输入密码时,你反悔了:真后悔,刚才就不应该答应他的呀!少了五千块钱,的确会影响本月的生活质量啊。但是你会再打电话跟他说,老哥,我还是不能借给你吗?
你不会。
因为你已经答应了他,你不会为了五千块钱违背承诺,伤害你们的友谊。一个人只要做出承诺,就会受到来自内心和外界的压力,让他之后的行为,尽可能和承诺保持一致,这就是承诺与一致原则。
人类普遍的承诺与一致原则,常常让人做出后悔的决定。因为作出承诺是在一个环境,而执行承诺又是另外一个环境,兑现承诺有多难,很多时候是无法预料的。
在我们的文化中,坚持不懈、坚韧不拔、一心一意、从一而终,都是值得称赞的好品质,前后一致常常体现出一个人的真诚、有逻辑、有责任心。而言行不一、始乱终弃、表里不一、变化多端,会被认为是逻辑混乱,脑筋有问题,没有责任心,这样的人会淹死在社会舆论中。
聪明的商人会利用这一特点,促使人们冲动消费。在英美等很多国家,服装店都是30天内无条件退换货。表面上看是福利,其实用处不大。这是因为,人们在消费之后,会越来越喜欢他们购买的衣服,当初自己能选择这一件,说明这件衣服本身很不错,我是喜欢它的,既然这么喜欢,为什么要退呢?
所以虽然商家有退货规定,但大部分人都不会选择这样做,如果随意退换货,就违背了承诺与一致原则,内心会很难受。
但这个原理也是有好处的,比如我们想要养成一个好习惯,或者改掉一个坏习惯,但又怕自己坚持不了,就可以发朋友圈、发微博,让网友监督你,在这种力量的推动下,你更容易达成自己的目标。
基于承诺与一致原则,对方可能利用你的一句承诺,达成自己的多个目标,这些目标一个比一个困难,但你没法拒绝,形成了登门槛效应。
登门槛效应背后的逻辑是,别人知道你不会直接答应高难度的要求,就先提出一个很简单的要求,让你“逐步适应这个过程”。比如,你向路人借钱,大部分人是不借的,但如果你先问路,一般都会热心地告诉你,在你向他问路之后,再提出借几块钱坐公交车,他就会愉快地答应。
在语文的阅读和写作中,我们都学过铺垫和烘托这两种写作手法,烘托的作用是渲染气氛,让我们产生作者预想的情绪,铺垫的作用是为后面事情的发展埋下伏笔,让后来的突发事件,显得不那么突兀,更容易被人接受。登门槛效应就是利用了铺垫和烘托的原理,在一次次的接触中,对方逐渐取得了我们的信任,建立好感情后,他再提出高一点的要求,我们就不太好拒绝。
怎么避免这些问题呢?最好是在最开始做决定的时候,就要有长远目光,考虑到后续的问题,你愿意为这个承诺付出多少时间和精力,哪里是你的边界,什么时候要拒绝等等。
3
最后我们来说一下稀缺。
物以稀为贵,越稀少的东西越是珍贵,你当然就愿意付出更多的精力和金钱,因为稀缺的东西能提高你的优越性,就会更加珍惜。
美貌是一种稀缺资源,很多男性都想找到一位年轻貌美的伴侣,当他们刚在一起或者刚结婚时,他会觉得非常欣慰,因为并非每个人都会都有能力找到漂亮的爱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负荷的工作和繁琐的家庭事务会让一个美女变得越来越普通,越来越黯淡无光。这时候,曾经的娇妻就不再是稀缺资源,很多男性就转向寻找更好看的美女,因为稀缺的东西价值更高。
但如果人们知道,他们所拥有的东西可能会失去,就会感到非常恐惧,这比从来没有得到更让人警惕,也更能激发行动力。
爱尔兰的结婚制度并不是终身制的,结婚证的期限从1年到年不等,一年的收费大概是元人民币,年大概是6元人民币。不过,爱尔兰是禁止离婚的,所以很多人在选择结婚期限的时候,会慎重考虑。如果选择了10年、20年,夫妻双方就会把这个时间当成倒计时,一旦知道这段时间之后会分开,就会更加珍重对方。
类似于《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样的爱情故事通常很火,除了跨阶层的爱情太稀少之外,主要还是因为父母不允许他们共结连理,知道要失去对方,双方就会拼尽全力地维护。相反,如果父母允许了他们的任性,很少有人会珍惜。毕竟,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都很廉价。
被禁止的东西往往也更有吸引力,比如某些电影和小说被禁止后,人们出于好奇心,更想要一探究竟。这就是因为,越稀缺的东西越少人知道,也就越珍贵。
再比如,很多父母抱怨孩子喜欢玩游戏,怎么阻止都没用,于是下达了命令:小孩子禁止玩游戏!因为在他们看来,玩游戏就是不务正业,会影响学习,会影响成长,所以父母们努力跟学校的老师达成一致,一旦看到孩子玩手机、玩游戏,就要好好惩罚他们。
因为父母和老师的压制,孩子们表面上没有接触游戏,但实际上,他们对喜欢着迷至极,一旦有了机会,就会尽情发泄内心的压抑,比如跟同学去网吧玩个一天一夜。父母这时候认为,说服教育已经没用了,只有采用暴力手段,结果就是亲子关系愈加恶劣。
如果父母们一开始就允许孩子在家里玩游戏,让孩子在父母的监控和指导下玩游戏,他们不仅会放心地玩,玩得开心,孩子也会信任父母,有任何问题更愿意先告诉父母。
所以,如果你想让一个事物变得广受欢迎,让别人爱不释手,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成为凤毛麟角的珍宝,而不是唾手可得的生活用品。
4
知道了人性的这些特点,我们既可以用它来达到某个目的,也可以防止对方用这些技巧来“勒索”我们。
可能听起来有点腹黑,但人际关系就是一场博弈,高招无形,对方的行为和决定取决于你先有的反应。牢牢地把握住主动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